简介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轨道交通企业积极推进海外项目,特别是在南亚地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了文化交流。轨交大咖出海谈第七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中铁孟铁项目经理部综合部部长李林,李林部长介绍了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属地化管理、技术输出及文化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简称孟铁项目)是孟加拉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中国中铁承建的一带一路重要项目。项目总投资31.4亿美元,其中85%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信用贷款,15%为孟加拉国财政资金。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是孟加拉东西部客货运输主通道之一,全长约170公里,起于首都达卡,经帕德玛大桥向西南延伸至杰索尔。该项目预计拉动孟国GDP增长约1.5%,直接受益人口将达8000万。 属地化管理的四大支柱 李林部长在访谈中提到,属地化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在孟铁项目中,中方团队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本地员工的广泛参与 李林强调,项目的属地化管理首先体现在对本地员工的充分雇佣。项目高峰期时,现场工人数量曾达到两万人,且大部分员工为孟加拉本地人,工人的比例达到了1:50(中国员工对孟加拉员工)。这种广泛的本地化用工不仅为孟加拉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2.文化适应与尊重 作为穆斯林国家,孟加拉的宗教和饮食习惯与中国有所不同。李林部长提到,中方在项目中非常重视尊重本地文化。例如,项目在每个工区设立了祈祷室,以满足穆斯林员工的宗教需求;此外,由于孟加拉人饮食上偏好牛羊肉,项目还为本地员工提供了相关肉类补贴,并为他们设置了独立的小食堂,确保饮食符合本地人的习惯。 3.节日文化共享 中方还通过节日庆祝活动促进中孟文化的融合。每年春节期间,中方会邀请本地员工共同庆祝,组织包饺子、包汤圆等活动,让孟加拉员工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孟加拉的传统节日如开斋节等,也得到了中方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增强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4.技术培训与职业发展 李林部长强调,项目不仅注重本地员工的文化适应,也在技术培训上做了大量投入。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模式,项目中层次不同的员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孟加拉本地员工的技能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了项目管理的自主化。这种技术和管理的输出,不仅为孟加拉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还为今后的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属地中国技术与文化的输出 除了属地化管理,中方还在技术和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工作,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并提高了孟加拉的基础设施水平。 1.无砟轨道技术的应用 李林部长介绍,首通段帕德玛大桥大跨距钢桁梁无砟轨道施工,确立了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结构方案,在孟加拉国首次建设无砟轨道,并首创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桥上铺设无砟轨道; 此外,项目部还在当地建造了孟加拉国最大、设备最先进、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枕厂,以本地化生产和减少运输成本,展现了中国在铁路建设领域的技术优势。 2.跨国合作与文化传播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中方还注重与本地文化的结合。例如项目团队联合央视进行了一次直播活动,通过这一创意传播项目的进展和孟加拉的文化风貌。这不仅让孟加拉人民更好地了解中方技术,也展示了中国与孟加拉的友好合作关系。 3.市场化与可持续发展 李林提到,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国企业在孟加拉乃至南亚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项目的示范效应,以属地化带动市场化,未来中国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在当地建立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推动更多项目的落地。 ![]() 展望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