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唯一被赶出文庙的儒家圣人1

 钟家台 2025-05-13 发布于湖北


他是唯一被赶出文庙的儒家圣人,小说剑来以他为原型

一直爱看小说,网络小说也看过不少。但要论文笔,个人还是更喜欢作家烽火戏诸侯。看过烽火两部小说,发现此人应是熟知历史。在他创作的小说中,很多人物角色,在历史上几乎你都可以找到原型。

在小说《剑来》中,主角陈平安的授业恩师,儒家圣人,自囚功德林的文圣老爷就是以荀子为原型。

荀子,何许人也

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后圣”,提出“性本恶”,主张礼法。

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那个在刑场上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曾经写过一部《仁学》,他尖锐指出:“两千年来之学,旬学也。”以他的观点来看,自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后,主宰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其实都是儒家荀子的思想。

孔子,儒家的开山鼻祖,至圣先师。孔子死后,亚圣孟子接过孔子的衣钵,主张“人性本善”,继承孔子的“仁”,并将其完善发展成为“仁政”思想。后世也常常以“孔孟之道”来代指儒学。

事实上,战国后期继承孔子思想的有两个大家。一个是孟子,另一个就是荀子。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的“仁”,荀子则和孟子走上不同的道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中的“礼”。

荀子是赵国人,按司马迁《史记》记载,荀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来到齐国。并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是由齐国官方主办的,广揽天下英才的,可以自由讲学的高等学府。祭酒,就相当于咱们今天大学校长一职。

既然荀子也同样继承了孔圣人的思想,为何当我们提起儒学时,一般人总是先想到孔孟之道,而很少人提到荀子呢?

明朝弘治年间,嘉靖1532年,孔庙发生了一件大事。大臣张九功以“言或近于黄老,术实杂于申韩。身托黄歇,不羞悖论之人。学传李斯,遂基坑焚之祸。以性为恶,以礼为伪,以尧舜为矫饰,以子思,孟轲为乱天下者。”为由,将荀子神像从孔庙中搬离。

啥意思,好好地凭啥把人家赶出去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