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东方经济学巨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下这句话时,现代经济学还未诞生。但他已经看穿了商业、人性、管理的底层逻辑。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写过一篇堪称“东方经济学奠基之作”的长文,名字叫《货殖列传》。 这不是一篇记载帝王将相的传记,而是一部系统讨论财富、人性、商业、社会治理的深度作品。 它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论文”,更是一篇穿透时代的智慧之书。如果你是创业者、管理者、家长、教师,甚至是政府公务员,你都应该认真读一读。 今天,我就来搞清楚这篇冷门经典中,藏着的几组硬核洞察。 一、人性第一性:趋利是不可逆的本能 在《货殖列传》开篇,司马迁写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
翻译一下,就是:从上古时代开始,人们就爱听音乐、欣赏美色、追求美食和享受。这种天性是写在基因里的,不可逆转。 他接着总结出一句千古流传的话:
这不是批评,而是极度清醒的观察。 今天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核心假设之一就是“人是理性的经济人”。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是基于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选择。 司马迁早在两千年前,就通过观察得出了相同结论。 二、五种“驭人方式”,你在哪一层? 《货殖列传》中最震撼的一句话,其实不是关于商业的,而是关于“人性管理”的:
这段话太重要了,值得拆解:
你看,这不就是现代教育、企业管理、政府治理的五个层级吗?
司马迁,把所有关系问题的本质,讲明白了。 三、商业生态的优劣,看地方政府的“段位” 这套五层模型,放在商业环境中,更是惊人的准确。
你会发现,中国的大部分独角兽企业,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美团等,都诞生于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这些“商业治理高段位”城市。 商业生态好不好,看的是在“哪一层”操作了。 四、为什么很多创业者一败涂地? 《货殖列传》提出一个惊人的洞察:
他举了很多当时“卑微职业”的例子:卖油、贩酒、搞博彩、务农……只要能做得细致、专业、有规模,财富滚滚而来。 这和今天很多创业者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太史公早就提醒我们:别轻视小行业,别迷信新概念。你能不能成功,看你有没有把“普通事”做到“非凡”的能力。 五、真正撑起商业的,是“核心能力” 在结尾部分,司马迁又给了一个特别现代的商业判断:
你看,早在2000多年前,太史公就明白了“现金流”与“业务模型”的关系。 今天太多企业做得像“投资平台”而非经营主体:搞点融资、投几个项目、拿点地、靠补贴、蹭热点。 但一旦风口过去、资金链断裂,公司瞬间塌方。 商业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融资能力,而是你到底“靠什么赚钱”。 六、学《货殖列传》,不是为了背成语,而是看穿现实 你可能早就听过“因势利导”“熙熙攘攘”这些成语,却不知道它们背后是司马迁对人性与制度的极限理解。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书中,《货殖列传》没有战争,没有英雄,却可能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一篇。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读《史记》,只读战争、权谋、悲剧;但真正值得一读再读的,是《货殖列传》这样的“冷门智慧”。 它不仅是给商人看的,也是给所有希望在人性中找规律、在现实中做事的人看的。 因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