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藏!500 印章欣赏

 昵称40044036 2025-05-13
图片

印选册 1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印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拍。先民们在制作陶器时,用刻有纹饰的陶拍在泥坯上按压,留下清晰的印记,这便是最早的 “印”。

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印章开始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印章成为重要的凭信工具,官印私印形制各异,文字风格百花齐放。

图片

印选册 2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严格的官印制度。秦印多为白文凿刻,印面常有 “田” 字格,官职较低的官吏使用半通印(长方形印),如 “邦侯” 印。

汉代是印章艺术的巅峰,汉官印雄浑大气,私印则形式多样,出现了子母印、六面印等创新形制。

故宫博物院藏的 “魏霸玉印”,印文清朗妥适,线条遒健婉转,堪称汉玉印的典范。

图片

印选册 3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唐宋以降,随着纸张的普及,朱文印逐渐取代白文印成为主流。

明清时期,文人篆刻兴起,流派纷呈。

吴昌硕以石鼓文入印,刀法苍劲古朴;

赵之谦将碑版、镜铭等字体融入篆刻,开创 “赵派” 新风;

齐白石单刀直入,印风泼辣大胆,“大匠之门” 一印尽显其木匠出身的率真。

图片

印选册 4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印鉴最初的功能是权力的象征。

汉代规定不同官职使用不同质地的印章:皇帝用玉玺,王侯用金印,官员用铜印。

清代官员上任时,接印仪式极为隆重,需择吉日、拜印、排衙,甚至连印箱的封条都有严格规制。

这种传统延续到现代,公司公章、财务章仍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凭证。

图片

印选册 5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文人篆刻兴起后,印鉴成为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

八大山人常用 “八大山人”“个山” 等印,与狂放的画风相得益彰;

吴湖帆的 “梅景书屋” 印,篆法秀逸,与青绿山水相映成趣。

齐白石的 “中国湘潭人也” 印,以青田石为材,刀法痛快淋漓,将个人籍贯与艺术风格融为一体。

图片

印选册 6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印鉴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

古代书画作伪者往往在印章上露出马脚:比如明代赝品《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其 “黄公望印” 的篆法与元代风格不符;

现代技术虽能复制印章,但印泥的色泽、渗透度仍有破绽。

吴湖帆与谢稚柳的印鉴研究表明,同一方印在不同时期的使用习惯(如印泥干湿、钤印力度)存在差异,这为鉴定提供了关键线索。

图片

印选册 7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8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9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0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1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2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3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4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5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6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7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8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19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0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1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2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3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4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5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26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7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8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29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30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31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32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印选册 33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喜欢此内容的人也喜欢:

张大千荷花图,超凡脱俗、生机盎然

齐白石画集,简单有趣

八大山人《杂画册》,简单几笔,气质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