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画展。哪怕什么都不懂,还是愿意站在一幅画前,多看几分钟。不是为了看出什么“门道”,而是想听一听,画背后的那个“人”在说什么。比如伦勃朗的《浪子回头》。 ![]() 画面是一个破衣烂衫的青年跪倒在父亲怀里,而父亲——一个满脸疲惫却温柔的老人——正轻轻搂着他。他的眼神不是责备,而是怜爱与原谅。 这一幕本来自圣经。但当你知道伦勃朗晚年破产、丧妻、丧子,一无所有地生活在贫穷与孤独中,你会发现——这不仅是浪子回家,更是画家在向“爱”靠近,在问:“我是否还能被原谅?还能被温柔以待?” 那种穿越信仰、穿越时代的情感,在画里慢慢浮现出来。 这些感受,不需要任何门槛。它们是真实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本能回应。 12:西方油画之父——威尼斯画派领袖:提香 13:卢浮宫的收藏 14:法国洛可可时期的重要画家华铎,布歇,弗拉戈纳尔 15:米勒(1814-1875) 16:维梅尔(1632–1675) 17: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鲁本斯(1577–1640) 18:文艺复兴三杰之拉斐尔(1483–1520) 19:印象派创始人莫奈(1840–1926) 20:后印象派三巨匠之梵高(1853–1890) 镜头在此定格,探索从未停机。 关注我,下一帧故事,等你来场记 |
|
来自: 公司总裁 > 《纪录/纪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