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手抄报第1期

 施训洋 2025-05-13 发布于安徽
       很早以前,我就有过让孩子们制作手抄报的念头。但,一直没敢尝试,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孩子们抵触,进而不去完成。

       这学期,下定决心做这件事,并在准备复习的阶段实施。八(17)班的孩子们真棒,在我布置这项周末任务时,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甚至与我讨价还价。

       没想到周一到校,数学委员送来的手抄报让我眼前一亮。有思想,有主见,有趣味。

        “施老师小课堂开课啦!”十分形象,把真实的数学课堂呈现在大家面前。手拿平板,面带微笑,自信满满,时常喊同学上黑板,偶尔说一说陪自家孩子学习的趣事。

       数学,观察、思考、实践。重在自醒和自悟。

    
       我常与孩子们说,学好数学离不开三动:动手,动口,动脑。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

        事实上,很多孩子不去操作,觉得数学就是计算。殊不知,模型的构建,需要动手,像折叠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来发现规律。操作能力不强,只能是凭空想像。有不少孩子不敢表达,主要原因是没能掌握知识点,对自己的能力拿不准,怕答错。



       孩子们的手抄报很好,是用了心的。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将分母b的取值范围写错了,有的孩子出现了错别字。

        但,这正好让他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的效率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这期手抄报,让我对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一是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态度决定成败,相信坚持下去会有更大收获。二是平日里看上去沉默寡言的孩子,绘画水平还很高。

       我一直认为与孩子们在一起,更多地要理解他们、相信他们、走近他们,一定会赢得他们的尊重。
       
        相信,下一期的手抄报会更精彩。

        近日,我在九年级与孩子们聊到中考数学。十分自信地告诉他们,只要跟着我的节奏开展复习,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绩。

       中考,重在平时,重在教材,重在能力,绝不是简单刷题。有孩子特殊三角函数值都不知道,刷再多题还是错,纯属浪费时间,不如记准这几个值。

      最后阶段,一要研究近五年中考真题,从中一定能获得更多;二要回归教材,把握中考二十三道题的命题所属模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