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诗僧在山家做客时,在墙壁上题写的一首小诗,美得犹如一幅画

 云端书馆 2025-05-13

贯休,是唐末五代前蜀时期一位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高僧。

他一生才华横溢,不仅诗作深邃悠远,书法遒劲有力,其绘画技艺更是独树一帜,尤其是所绘罗汉像,形态古朴野逸,超凡脱俗,在中国绘画史上享有极高赞誉。

暮春时节,贯休在农村为客时,置身于一片宁静而温馨的自然怀抱之中,感受着那份亲切祥和的生活气息,

不禁心潮澎湃,欣然于屋壁之上挥毫泼墨,题写下两首佳作,一首为七言绝句,另一首则是七言律诗。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这首七绝中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春晚书山家》

贯休 〔唐代〕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这首诗的大意是: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春时节山家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的首句便以“寂寂”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柴门,作为山家最朴素的门户,不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更似乎蕴含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淡泊。

而“黍饭馨”,则是一缕温馨的生活气息,它穿越时空,触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味蕾与心灵。

这不仅仅是对食物香气的简单描绘,更是对山家生活质朴与满足的深刻诠释。

次句将视角从近景拉至远景,展现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村图景。

春雨过后,天空如洗,山间的烟火袅袅升起,与清新的空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三句转而描绘庭院内的景致。庭花被细雨滋润后,显得朦胧而娇艳,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柔美。

“水泠泠”,是山间清泉流淌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花与水的结合,静与动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不息。

诗的结句以一个小儿啼哭着要捕捉树上的黄莺作为收束,这一细节充满了生活情趣。

小儿的天真无邪,对自然万物的好奇与向往,与山家的宁静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地融为一体。

啼哭,在这里不再是悲伤的象征,而是生命力的展现,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而树上的莺歌,则是大自然的回应,它以一种更加自由、欢快的方式,与小儿的啼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生动的田园交响乐。

这是一幅声、色、味交织而成的农家欢乐图:泉声、鸟声、小儿啼哭声,声声入耳,静寂中热闹非凡;雨后烟岚,庭院水气,缕缕炊烟,蒙蒙景色,色彩淡雅而清新;黍饭香袅袅飘散,闻之令人食欲大增。

诗人静观世俗,超然于世外,着墨于寂寂柴门,以“柴门”的“寂寂”来衬托田间的热腾,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