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广用 半夏汤》第二讲

 京京9747 2025-05-13 发布于重庆
 (呕逆   咽痛     痰饮)

表:表阳(太阳病)       表阴(少阴)

里:里阳(阳明病)        里阴(太阴)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   阴证(厥阴)

知六经以治万病

半夏:性温,祛痰,止呕,(小助理:生姜,苦酒)“含辛(辛辣)茹苦(痰黏),苦不堪言(失声)”

半夏秫米汤(入睡困难):半夏√30-60g  高粱米√30-60g(用甘澜水,取其势力),用麦苗杆,芦苇杆(空心杆)来烧助火力。

中风:

水气凌心, 痰凝瘀堵,引起的中风:苓桂术甘汤(茯苓60g  桂枝20g  白术30g  炙甘草15g) 川芎30g  泽泻30g  半夏30g  ( 陈皮15g   生姜15g)

便秘加瘀血引起的中风:大柴胡汤-内有实(柴胡40g 黄芩15g 半夏20-30g 枳实30g 生姜15g 大枣12个  大黄10g) 桂枝茯苓丸(桂枝15g  白芍15g  桃仁15g  丹皮15g  茯苓30g)。

半夏散及汤(寒而郁火,舌苔滑,吃寒食所引起喉部不适-声带水肿,怕冷)。

若眼干,鼻干,津液疏布不匀:半夏散 葛根汤。

半夏散组成:半夏20g 桂枝20g 炙甘草20g,打粉。

汤剂:水开后入20g粉,再开即可,少少含服。        散剂:等量打粉,每次5gX3次。

猪肤汤(下利 、汗多伤津而补养津液):猪皮300g   蜂蜜200g    炒米粉100g。

三黄泻汤(纯热性,尿黄,眼黄或大便干)黄芩5-10g 黄连5-10g 大黄5-10g。

大热口渴:人参白虎汤:红参15g 知母30g 石膏40g 炙甘草10g 粳米30g。

葛根汤 蒲公英(眼干,鼻子干,咽喉部肿痛-热性):葛根40-6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5g  炙甘草10g 大枣12个 蒲公英30g(无汗加麻黄10-15g)。

水滑舌:寒。        白腻:湿温  。    白黄腻:湿热实。

小半夏汤:

半夏√20-√30-40g  生姜与半夏等量   陈皮15g    茯苓30-60g   以水1400-300ml/2温服。

呕、吐、哕,吃不下饭,无其它症状,又名水玉汤,中风呕吐,神经呕吐,胃切除后的术后后遗症,        孕吐:干姜半夏人参丸,以生姜汁冲服。

理中汤(党参15g 白术15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半夏20-30g   生姜20-30g

黄疸病    面黄、眼黄、尿不黄  西医认为是病毒性肝炎(通利三焦)

若呕吐不止者先以小半夏汤(治表)止呕后用茵陈五苓散(治本)

①步:生姜20-30g  半夏20-30g  (茯苓60g  陈皮15g)

②茵陈五苓散(小便不利)茵陈蒿30g  (猪苓60g  茯苓60g  泽泻100g 白术60g  桂枝40g  打粉)取30g。

黄麻连翘赤小豆汤(疥疮,黄疸):麻黄10g 杏仁10g 炙甘草10g  连翘15g  桑白皮15g  赤小豆30-50g  生姜15g  大枣12个。

茵陈蒿汤:茵陈蒿30g  大黄20g  栀子10g。

栀子大黄汤:栀子15-30g  豆豉15-30g  大黄10g 枳实15-30g

栀子柏皮汤:栀子15-30g  黄柏15-30g  炙甘草5-10g

胃       

 纯热:调胃承气汤:大黄10g 炙甘草10g 芒硝10g      

三黄泻心汤: 黄芩5-10g 黄连5-10g 大黄5-10g。

寒热错杂:诸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吐,腹中雷鸣):半夏20-30g  黄芩15g    黄连5g    干姜 15g   生姜10g  炙甘草 15g  大枣12个    红参15g

生姜泻心汤(嗳气,反酸水):生姜30g    半夏20g   黄芩15g    黄连5-10g      炙甘草15g   大枣12g    红参15g

甘草泻心汤(黏膜溃疡,拉稀,慢性结肠炎):炙甘草25g   半夏20g   黄芩15g  黄连5g   生姜15g   干姜10g   大枣12个    红参10g

老年人便秘:大柴胡场:柴胡30g  黄芩10-15g  半夏20-30g  枳实15-30g  白芍30g  生姜15g  大枣12个(去大黄) 当归30g 火麻仁15g 肉苁蓉20g。

后背发凉:

若整个后背发凉,口中和:附子汤(茯苓60g 白芍30g 红参15g 白术30g 附子30g)

若只有巴掌大小发凉(头眩心悸,胃中有寒饮;高血压中医认为是头眩;窦性早搏,心律不齐,中医认为是心悸)。

小半夏汤:生姜30-60g  半夏30-60g    茯苓60g   陈皮15g。

甘草干姜汤(√小便频数,流清鼻涕,胃中虚冷,恶心,流口水)干姜20-30g炙甘草10-15g。

吴茱萸汤(头晕、头疼、恶心、吐涎沫,脉细沉。用于胃下垂,青光眼,美尼尔氏综合症):吴茱萸10-15g  生姜30g   大枣12个  人参15g。

热性吐-胃热(牙龈肿痛,便秘,腹胀,时饮即吐,快,舌苔:黄腻厚-积食、燥屎)

大黄甘草汤:大黄20g  甘草10g 。

或调胃承气汤:大黄10-20g  炙甘草10g  芒硝10g 。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寒,食谷不化)或胃反不受食(大寒,胃不纳食),入食即吐:大半夏汤(红参15g  半夏30g  白蜜50g)

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柴胡30g  黄芩15g 半夏20-30g  红参15g  炙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12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