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穗生:一个沦陷区少年的求学与从医之路

 医学abeycd 2025-05-13

----关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德国医学院、上海临时大学的抗战往事

【沪江附中】

图片

夏穗生于1935年从余姚来到上海,那时他12岁,已经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他的父亲夏福田当时正在上海沪宁铁路局工作。据夏穗生手写材料记录,他到达上海后,与父亲一起住在爱文义路Avenue Road,今北京西路)平和里54号。 当时的二房东名叫魏晋三,是个银行经理,他的儿子在上海中学读书,所以夏穗生也跟着一起考了上海中学。上了半个学期后,夏穗生又觉得上海中学办得不好,而他的三叔在沪江附中念书,他又转头考取了沪江附中,开始读初一下学期。

沪江附中是沪江大学的附属中学,有着预科班的性质。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沪上名校,是个有着美国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校址位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军工路,鼎盛时期以文理商著称于世。沪江大学创办于1906年,1927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开始加强教育中国化。所以1928年时,沪江大学聘用了第一位华人校长刘湛恩,而他正好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这算是一种巧妙的政治妥协。夏穗生在后来的一份手稿中也提到,沪江大学附中有传教的内容,但他始终不信基督,传教的时候他是不去的。 

夏穗生于1936年进入沪江附中读初一下学期和初二上学期。1936年他算是在上海稳定了下来,但稳定也仅限于这一年。

1937年是灾难的开始。上半年他上完了初二。放暑假回乡之时,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在乡间放暑假的时候,淞沪会战(八一三会战)直接将上海拉入人间地狱。夏穗生自是无法返回上海,只能想办法转入上虞白马湖的春晖中学借读初三上学期。春晖中学的著名校友、同乡鲁迅是他终身的偶像,《鲁迅全集》在他的书柜里占据着永恒不变的位置。

也就是在1937年,日军侵入浙江,他在家乡即将沦陷之时,和全家人一起离开了余姚,逃回了上海租界避难。此刻是他少年时代的最低谷,也是他开始觉醒的时刻。

1938年,夏穗生重新考入沪江附中开始读初三下学期和高一上学期。但此时的沪江大学与附中已经失去了校园,他们美如画的校园已经成了侵略者的基地。而沪江大学与附中的全体师生已经避入了上海租界内的真光大楼。真光大楼当时拥挤的状况是可想而知的。真光大楼里三班倒,上午用作大学,下午中学,晚上商学院。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有的同学沾染上了沦陷区的颓废,而有的同学却养成了坚韧的信念。

也是在这种时刻,沪江校长刘湛恩依然在租界里鼓励沪江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在租界里宣传抗日,筹集资金,慰问伤员,因此成为了日寇的眼中钉。1938年4月7日,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被日寇在租界里暗杀。国葬时,15岁的沪江学生夏穗生便跟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之中,难以抑制的悲愤最后变成一次无声的抗日游行。

话说杨浦丨为国捐躯的抗日校长刘湛恩_腾讯新闻

沪江师生所在的真光大楼是上海传奇建筑师邬达克的杰作,也是沪江大学及其附中在抗日战争中最后的庇护所。1937年上海沦陷后,租界成为孤岛。就是在孤岛的真光大楼里,沪江学生从1937年一直坚持到了1942年孤岛沦陷。我只是猜想,一个人若有什么坚不可摧的信念,那夏穗生的这种信念很有可能便始于租界里的真光大楼。

图片

同样在1938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夏家老小全部都挤到了租界里的住处避难。家中顶梁柱则全部离家。夏穗生的父亲夏福田随国民党迁去了大后方两个叔父,一个去了后方昆明上大学,另一个夏穗生的二叔父,是我国水利工程学的泰斗、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任夏震寰,他正是在那一年考上了公费留学,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硕士。夏震寰后来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一代宗师。

图片

战争开始后,夏家老小与余姚乡间的通讯中断,地租收不上来,因此全家在此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安稳的生活突然失去,恐慌与严重营养不良使夏穗生的家庭大受打击。

1939年时,由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与战争的威胁,夏穗生得了当时非常普遍的胸膜炎(肺结核),不得不辍学卧床。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曾祖母与祖母也在这一年恶劣的生存环境下相继离世。本来亲朋好友对他们家都十分热情,可就是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所有人都疏远了他。

好在他年轻,病拖了半年后终于痊愈,这一年他也就没有复课,索性在家休养,缀学一年。在他少年时期的最低谷,一个地主家的大少爷在他卧床休学时第一次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1940年,病愈的夏穗生重新回到沪江附中上高一下与高二上,并在这一年搬家到了牯岭路延庆里8号。他开始懂得,拼命读书的重要性,而这之前,他的出身让他没有急于改变的的迫感。他开始意识到,人只能靠自己,除了靠自己,人生没有出路。

1941年时夏穗生年满18,已经在读高二下与高三上。这一年的12月8日,日本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上海租界。这个来自余姚乡间的少年失去了最后庇护所。

【上海德国医学院】

图片

Deutsche Medizinische Akademie Schanghai, DMAS

1942年初,沪江大学与附中这种英美系学校全部被迫停办。而此时的夏穗生正在念高三下。那时,基本上所有好的大学都内迁了,留在上海的都是要学日语的。夏穗生为了能够不学日语,选择了上海德国医学院。可以这样说,他选择上海德国医学院不是为了医学,而是为了找个不学日语的大学上。夏穗生的从医完全是抗日战争背景下的偶然。

上海德国医学院完全是一个因二战形势而生的医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德关系破裂。德的上海宝隆医院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分道扬镳,一个留在日占上海,一个跟随国民政府內迁四川李庄。上海宝隆医院在1941年间依靠医院的学术力量,再建了自己的医学院也就是“上海德国医学院”。

上海德国医学院(Deutsche Medizinische Akademie Schanghai, DMAS)在上海有三处主要教学地址:

1.同孚路(今石门一路)82号

1941年上海德国医学院在此成立,教务处和一年级预科德语班都设在此地。

图片
图片

2.善钟路100弄10号 (今常熟路100弄10号)

这里是上海德国医学院医前期教学楼

图片

3.白克路415号(今凤阳路415号)

这里的上海宝隆医院作为医学院后期,即临床教学的教学基地。

图片

夏穗生反复跟他后来的妻子石秀湄讲述了他是如何被上海德国医学院录取的:他来面试时,由于排在他前面的同学听不懂德国老师的英语提问,他自告奋勇充当了翻译,就这样,他还没有被面试就已经被录取了。

就这样,夏穗生走上了从医之路。当年的同学描述,上海德国医学院在战争中非常低调,除了严谨的医学教学外,并不参与政治。学校挂有希特勒标准像,有学生向希特勒标准像投掷粉笔,学校也请过日本教授来校讲座,有些学生因为受不了沦陷区的压抑氛围,最终选择投奔大后方。

上海德国医学院由于存世的时间非常短19421945,且有德国纳粹的痕迹,所以常常不被提及,知道的人也非常少。而且由于存世时间短,这个上海德国医学院并没有产生过一届毕业生。但上海德国医学院全部由上海宝隆医院的德国医生教学,其德语水平与医学教育水平超过了内迁颠簸中的同济大学医学院。

图片

1945年5月德国战败,上海德国医学院随即关闭,8月日本战败,上海德国医学院被国民政府接收此时夏穗生已经读完了德语班和医前期。

【上海临时大学】

1945年5月德国战败,上海德国医学院关门而日军在此时节节败退,夏穗生担心盟军反攻时的轰炸,所以决定返回余姚乡间,等待最后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举国狂欢。

不久,他的父亲夏福田也从大后方回到了上海,他们家的境况又开始了迅速好转,这时亲朋好友对他又再度热情了起来。这件事毫无疑问促进了他对人的理解。

胜利后,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返回上海等待同济大学医学院接收。夏穗生在后来的一份材料中写道:就是在此时,在这个举国狂欢的时刻,他的思想经受了一次极大的震动。

上海华界沦陷了八年,上海租界也沦陷了三年多,他们这么多同学,在沦陷区熬了这么久,没有盼来祖国的热情接纳,反而等来的却是被国民政府宣布为“伪学生”,不承认其学历,必须进入上海临时大学进行政治教育甄别,政治合格者才能从“伪学校”另册上剔除。

明明是国民政府守不住上海,让人民陷于侵略者的统治下,现在政府回来了,反过来还要审查甄别饱受屈辱的沦陷区人民。这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事情?但他别无选择,也没有参加抗议游行,还是完成了在上海临时大学的再教育。那时,他可能已经明白,理解这个世界的关键在于忍受它的荒谬。

政治教育是完成了,但人心也失去了。

所有的思想教育、思想控制、思想审查都是徒劳的,因为思想是绝对自由的,所有的思想教育、控制、审查都必然会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

【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图片

在临时大学的思想再教育与甄别后,1946年,夏穗生所在的班级终于被并入了迁回上海的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医后期的学业。也是在这一年,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石秀湄。一切似乎都开始好了起来。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中美医院实习。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当时他的实习期还没有结束,青涩的他还在内科实习。上海显然不是和平解放的,他说,伤员很多,他被临时抽调到外科帮忙处理伤员。就这样,解放战争让他见到了外科手术救人的实效,他就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外科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