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并不是非常著名的城市,但徐州博物馆却闻名遐迩,特别是节假日,要提前七天在公众号预约到才有机会参观,稍晚很有可能就满员了。来此参观最重要的是来看那个有名儿的金缕玉衣,其实这里还有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坐落在云龙山北麓,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在清乾隆皇帝南巡时的行宫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在博物馆旁边还有“乾隆行宫”,地方不大,来“徐博”参观的人也都会去那里看看。 徐州博物馆建于1959年,次年正式开馆,是以“汉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地方博物馆,前两期分享的“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也归属徐州博物馆。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内蕴丰赡,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汉代和明代文物最为丰富,又尤以汉代文物最具特色,形成完整陈列体系。馆藏文物近三万件/套,珍贵文物一千余件/套。博物馆主楼为主展区,常年陈列有“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邓永清收藏书画展”等七大部分展览,展出各类文物珍品五千余件,全面展示了徐州丰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厚重的地域文明。这里分享前五部分中我喜欢的展品。
徐州古称彭城,是汉王朝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理想的生息之地。禹分天下,徐州为九州之一。夏商时期为大彭国。两周时期,先属徐、宋,后归齐、楚。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号令天下,都彭城。两汉时期,中央政权先后封楚国、彭城国、下邳国于此。汉代以降,徐州一直是我国东部区域性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南北文化交汇之地。 徐州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遗址、规模宏大的两汉王侯宗室陵墓、完整的明代地下城址以及无数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着先祖的劳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华。这里展出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1400余件。 黑陶三足觚形杯&陶杯&镂空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船形黑陶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十二字铭文方砖【西汉】一曲大风歌,唱出了大汉王朝的千古风流,蕴藏着两汉四百多年的万干气象。汉高祖刘邦即位第二年(前201年),封其弟刘交于楚国,王东海、薛郡、彭城三郡三十六县,都彭城。东汉时期,这里始封楚国,后改封彭城国与下邳国。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迄今,西汉楚国和东汉彭城国、下邳国的都城均已得到考古发掘证实,已发现和发掘两汉王侯宗室陵墓近 40座,出土文物洋洋大观,精美绝伦。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徐州因其地利人勤的综合优势,“膏壞千里,谷米丰赡,一熟而饱数岁”,为百业俱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农业稳定、商业兴盛、手工业种类齐全。传统的制陶业和纺织业进一步繁荣发展,采石、制玉、冶铁,铸铜等行业尤为发达,盛极一时,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也是当时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之一。距今9000年左右,中国先民与玉已经建立紧密的关系。此后,玉成为神权、王权的象征,是沟通天地的媒介、等级制度的体现。春秋以降,以儒家学派为代表,将玉道德化、人格化,玉文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内核之一。汉代崇玉、尚玉,玉成为礼仪、交往的载体,生活、装饰的用器,道德、品行的典范,也是人们追求长生、渴望不朽的工具。彭城是秦汉之交的政治中心,也是汉代刘姓楚国、彭城国的都城。在今徐州市区周围发现了包括楚王、彭城王墓在内的大量高等级墓葬,玉器是出土文物中最具价值的品类之一。徐州出土汉代玉器数量多、品类全、质量高,代表了汉代玉器的最高水平。共用青玉2216片,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件未遭盗扰的西汉银缕玉衣。出土时已散乱,金丝多被盗。使用4248枚玉片,编缀用金丝重1576克,是目前所知使用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金缕玉衣。陶俑是指用陶土制作的各种人俑和动物俑形象,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徐博馆藏的历代陶俑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绝大部分来自于考古发掘,形成了两汉、南北朝、隋唐、宋、明等较为完整的时代序列。汉代俑拙朴凝重,南朝俑清秀端庄,北朝俑粗犷豪放,隋唐俑丰满雍容,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及艺术风格。当然,尤以汉俑最为突出,是徐州汉代文物的典型代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