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验收合格,为何家家开裂?开发商不会说的秘密:你家墙上的裂缝为什么永远修不好?

 天地人和w 2025-05-14 发布于福建

开裂是房屋质量中常见的一种问题,也是质量问题中客户投诉率最高的一个,2024年四川西昌一楼盘仅交付半年便出现1798条裂纹的新闻引发广泛的关注。为什么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房子还总是频频出现开裂?为什么住进去没多久又有开裂出现?在房地产深度调整,国家层面不断呼唤好房子的今天,开裂问题究竟能不能杜绝?

图片

图片

产生裂缝的部位来说,有结构裂缝,有填充墙体裂缝和装修饰面裂缝。

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就是指裂缝产生在主体结构上,一般是出现在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墙面、楼板、梁和柱子上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度收缩、沉降、应力集中、不同材料交界、水化反应等。

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一般是由于外界温度变化,使混凝土产生胀缩变形,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值时,混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

图片

沉降裂缝主要是不均匀沉降导致,大多为斜向裂缝,少数为竖向和水平向缝。裂缝首先在混凝土梁上出现,或在梁柱交界处发生。

图片

应力集中裂缝主要是在受力计算和设计时不合理导致的。一般多在主体结构建成后出现,混凝土结构应力集中裂缝主要分布在门窗洞口、平面或立面突出凹进以及开结构洞口和结构刚度突变及集中荷载等处。

图片

不同材料交界处裂缝,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交界处,如梁底和墙顶的交界处等。主要是两种材料热胀冷缩的收缩率不同,受力和各自沉降情况不一样导致的。

图片

水化反应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的水化反应产生的,水泥抹灰也会因此产生裂缝。混凝土水化反应是混凝土从塑性状态逐渐硬化并形成强度的核心化学过程,其本质是水泥中的矿物成分与水发生反应,生成胶凝性物质并释放热量。

图片

这一过程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体积稳定性及耐久性,同时也是引发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的关键因素,因此才有了对用水养护的要求。C-S-H凝胶是强度的主要来源,其致密网络结构填充孔隙并黏结骨料。在水化反应中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导致裂缝的出现:

化学收缩:水化反应消耗自由水,固相体积小于反应前体积(约7%),导致内部孔隙形成。

自收缩:在密封条件下,水化持续消耗内部水分,引发微观收缩应力。

温度应力:大体积混凝土中,水化热积聚导致内外温差超过25℃时,表面易拉裂(如大坝、厚基础)。

图片

当然,还有混凝土浇筑过程支撑不到位或者拆除支撑过早,过早施加荷载造成的裂缝,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因此可以说,混凝土是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本身就是具有不连续性,使得混凝土开裂形成裂缝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混凝土结构是允许带裂缝工作。但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的裂缝是需要控制的,属于质量缺陷。

结构裂缝的控制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及相关技术规范,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求主要基于结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功能需求。

根据规范3.4.4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分为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使用环境和受力条件: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适用场景:需承受高疲劳荷载或处于腐蚀性环境(如海水、化学腐蚀)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吊车梁、核电站结构等)。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适用场景:普通环境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屋面板、桥梁等)。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适用场景: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如住宅楼板、梁等)。

裂缝宽度限值根据环境类别确定:

一类环境(室内干燥环境):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3mm;

二类环境(潮湿环境、露天环境):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mm;

三类及以上环境(腐蚀性介质、海水环境等):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15mm。

因此,一般室内按照0.3mm的裂缝宽度限值进行控制。

填充墙体裂缝

填充墙体裂缝有墙体中间构造柱两侧裂缝、隔墙板拼缝裂缝和管线开槽封堵裂缝、沉降裂缝(与混凝土沉降裂缝相似,不再详细说明)等。

构造柱两侧裂缝,也可以看成是混凝土裂缝中两种不同材料交界处的裂缝,受两种材料对温度变化收缩情况不同和沉降不同影响。加上,目前不少项目将构造柱在主体结构阶段一次性带出,导致马牙槎不能很好的起到作用,两种材料界面处形成一条直缝。

图片

隔墙板拼缝裂缝,是指目前在大力推行装配式建造的背景下,传统砌块墙体逐渐被隔墙板代替。隔墙板因为尺寸较大,隔墙板与结构和隔墙板与隔墙板中间需要进行拼接,进而相差了材料的交界;加上墙板较大,安装固定不当会产生应力,导致产生裂缝。即使做了一些拼缝不强措施,但从实践来看,仍无法杜绝开裂。

图片

管线开槽修补裂缝,是指各类水电管线在墙体开槽安装后,对线槽进行修补带来的裂缝。其实质也是因为形成了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同时又面临温度和沉降等的变化。

图片

装修饰面裂缝

这里装修饰面裂缝是指除了各种裂缝带来的饰面裂缝之外的装修裂缝。如装修腻子层开裂,造型基层板开裂导致开裂等。

腻子层开裂,是指一次性批刮厚度>3mm或环境湿度<60%导致表层网状裂纹,实践中单纯的腻子层开裂相对较少。为什么厚的腻子会导致开裂呢?

1、厚层腻子干燥时,表层水分快速蒸发形成硬壳,而内部仍处于湿润状态。内外干燥速度差异导致收缩应力叠加,当应力超过腻子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贯穿性裂缝。

2、吊顶或墙面垂直施工时,过厚的腻子层因自重下坠,加剧与基层的脱离,形成空鼓和横向开裂。

3、腻子收缩率与厚度正相关,腻子硬化过程中,化学收缩(水化反应)和物理干缩(水分流失)的总量与厚度成正比。单层厚度超过1.5mm时,收缩量可能成倍增加。

4、分层缺失的连锁反应:规范要求薄批多遍(每层≤1.5mm),若一次性批刮过厚,各层收缩变形无法分阶段释放,导致应力集中。例如,单层2mm厚的腻子收缩应力是分层施工的2倍以上。实验显示,厚度从1mm增至2mm时,腻子收缩应力从0.8MPa升至1.6MPa,超过普通腻子1.2MPa的抗拉强度极限。同时若前一层未干透(含水率>10%)即覆盖新层,层间水分被封闭,内部持续干燥收缩引发层间剥离。

图片

造型基层板开裂,主要是基层板的拼接处因受力或温度等原因造成裂缝。

图片

需要在基层板拼接处采用燕尾榫、钢板加强,L形转角板等进行加强,为了更加直观的进行说明,我们找了几张图片进行说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裂问题能否杜绝?

综上,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开裂问题的根源在于形变,或来自材料自身因为化学反应、温湿度变化带来的收缩,或来自沉降等受力变化带来的应力变形。

建筑开裂是材料、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完全杜绝开裂违背客观科学规律。甚至很多开裂,因为时间的原因会反复出现,也导致验收时已修好的裂缝在交房后还会出现,交房后修好的裂缝还会再次反复出现,直至引起裂缝的原因趋于稳定。

因此,在建筑工程领域,裂缝的完全杜绝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目标,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可以将有害裂缝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如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0.3mm)。目前通过材料革新(如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施工(机器人精准作业)和全周期监测(光纤传感+无人机巡检),可将有害裂缝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未来发展方向是建立“容裂设计”理论体系,允许无害裂缝存在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抑制其扩展,实现结构安全与经济效益的最优平衡。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