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行书《天民知命帖》是一封家书,全称为《致天民知命大主薄书》,此作以行书写就,尺寸25.5×45.9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之中。此作是黄庭坚著名的书作之一,按款识推测是他于1095年所书的,那一年是他被贬于黔州,他在这通家书中,貌似平淡的笔触之下,藏着山谷老人那一份不凡的坚定和温情。信的开头,黄庭坚一一问候了家中的长辈以及晚辈,从八嫂到井儿等二十二人,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他们的牵挂与关心,希望他们都能过得安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一位游子在异乡对家的眷恋。 黄庭坚在信中一言面安慰家人不必担心他的途中安危,同时又提到了因与故旧聚会可能会耽误行程。他还在信中对家庭事务进行了安排,他要求家人和睦相处,强调 “三人轮管家事,勿废规矩”。 在教育方面,他嘱咐对三学生 “不要令推病在家,依时节送饭及取归”,且 “书院常整龊、文字勿借出”,展现对教育的重视和严谨态度。 此外,他期望兄弟黄叔达 “知命且掉下泼药草,读书看经,求清静之乐为上”,鼓励其专注读书求知,还相信大主簿读《汉书》必有所成,包含着对兄弟的激励及对知识传承的期望。 真是一位好大哥,好家主哇。在流放的途中还不忘对家庭的眷恋和关爱之心。黄庭坚的书法以其行书最为出色,苏轼嘲笑他的字如枯树挂死蛇,而黄庭坚则回怼苏轼的字如石压蛤蟆。黄庭坚的书法字体结构严谨,中宫稳重,纵横驰骋间又遒劲奇崛。他在书写这封家书时,黄庭坚虽处于人生低谷,但其笔触却并未因困境而显得颓废,反而在看似平淡的笔画中蕴含着一种坚韧与从容的力量,这与他当时的心态和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作字体结构严谨、中宫稳重,笔画变化丰富且韵律感十足,纵横驰骋间尽显遒劲奇崛之姿,用墨更是浓淡相宜、层次丰富。整体而言,该帖作在行书的流畅性与草书的奔放性之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既保持了行书的可读性,又兼具草书的灵动与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