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毛主席不干预并撤销两个人的职务,中医大概已消失在历史尘埃

 指禅李的收藏 2025-05-14
如果毛主席不干预并撤销两个人的职务,中医大概已消失在历史尘埃

20世纪的中国,中医曾两次面临存亡危机。第一次是1929年国民党政府推动的“废止中医案”。第二次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以两名副部长为代表的、卫生部内部出现的否定中医的政策措施。若没有毛泽东的果断干预,中医或许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这两次危机的结局则截然不同,前者虽不了了之,却导致中医事业的一落千丈。后者则引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医事业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遍及全国的“西学中”运动,促进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蓬勃发展,诞生了象屠呦呦、祝总骧等一大批“西学中”的中医大家。

一、民国废止中医运动:一场未遂的文化自戕

1929年,国民政府卫生部在留洋派主导下,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将中医贬为“巫术”,企图通过行政手段令其自然消亡。该提案规定:禁止中医学校、限制执业年限、取缔中医宣传,甚至要求中医学习西医课程方可继续行医。这一政策立即引发全国抗议浪潮,242个中医团体联合请愿,迫使当局暂缓执行。但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放弃压制中医,直至1949年,中医仍处于被边缘化状态。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来自卫生部内部的挑战,使传统中医又一次面临危机。

如果毛主席不干预并撤销两个人的职务,中医大概已消失在历史尘埃

1950年,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王斌邀请余云岫参加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并支持其废止中医的观点,沿袭西方医学思维,推出《中医师暂行条例》等政策,要求中医考试必须包含生理解剖学、细菌学等西医科目,导致全国90%的中医师因无法通过考试而失业。更为激进的是认为中医“不科学”,主张以西医全面替代中医。这种倾向直接威胁到中医的生存根基——当时全国80%人口依赖中医,尤其在缺医少药的农村,中医是医疗保障的支柱。

如果毛主席不干预并撤销两个人的职务,中医大概已消失在历史尘埃

在这个中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于1954年严厉批评卫生部:“看不起中医是思想问题,是数典忘祖!”他直指问题的本质:“中国人口能发展到六亿,中医功不可没。真理的标准是实践,中医有效就是科学。” 针对卫生部贺诚、王斌等人的错误路线,毛泽东不单是撤销其二人职务,他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其承载着“中庸之道”“治未病”等中华文明精髓,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关键”;建国初期全国仅有4万西医,而中医达27万之多,毛泽东明确指出“当前必须依靠中医服务数亿人民”;并提出“用现代科学整理中医经验”,倡导西医学习中医。于1955年成立中医研究院,1956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四所中医学院,并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培养出3.6万名“西学中”人才。

如果毛主席不干预并撤销两个人的职务,中医大概已消失在历史尘埃

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直接催生了医学史上的“中国方案”:赤脚医生制度使针灸、中草药遍及乡村;1970年,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中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成果。著名的西医生理学大家祝总骧,通过研究《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用现代科技证实了中医十二经络的真实存在,从证伪开始,却最终成为中医铁粉,并结合研究成果创立了321经络锻炼法。毛泽东当年“针灸将走向世界”的预言,如今已在全球180多个国家成为现实

从中医遭遇的两次危机可知,中医的存续绝非简单的学术之争,而是关乎文化主体性与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命题。国民党政府全盘西化的政策,本质是对自身文明的不自信;而毛泽东的决策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的文化智慧。他既反对“中医万能论”,也批判“西医至上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辩证思维为传统医学的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当今时代,中医药已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但在标准化、循证研究等领域仍需进一步突破。回望历史,毛泽东那句“我来当卫生部长”的豪言,不仅是力挽狂澜的担当,更启示我们:守护文化根脉与拥抱现代科学,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