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卫军帝国师在诺曼底奥拉杜尔屠村事件的补充资料

 dongchang 2025-05-14 发布于河北

1944年6月10日,盟军实施“霸王行动”后第四天,党卫军帝国师的一支小队在诺曼底地区的奥拉杜尔村进行了一次大屠杀,将整个村子夷为废墟,枪杀、烧死村民642人,仅有5人幸免于难,这就是历史上的奥拉杜尔惨案,法国电影《老枪》的原型。

阿道夫.迪克曼

1944年6月9日,帝国师师长海因茨.拉默丁接到报告,第三营营长赫尔穆特.肯普费少校在奥拉杜尔村附近被游击队绑架。拉默丁立刻告知“元首团”团长西尔维斯特.施塔德勒让他组织营救,于是施塔德勒命令阿道夫.迪克曼少校前往奥拉杜尔村解救肯普费,如果无法找到游击队的下落,那就绑架部分村民作为人质,与游击队进行交换。

施塔德勒

施塔德勒的命令很清楚,并没有屠村的内容,但整个事件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演变成一出人间惨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明确一下,肯普费被绑架的地方并不在奥拉杜尔,而是在该村以北一个叫布鲁伊劳法的地方。但迪克曼在率队行动的过程中,接到盖世太保法奸的情报,说肯普费已经在奥拉杜尔村被烧死了,于是他带领队伍杀气腾腾地直奔奥拉杜尔村而来。

且看迪克曼少校在屠村后的报告是怎么说的吧:

“我们没发现肯普费少校,但发现了被处决的德国伤兵,他们在救护车中被活活烧死的。在车辆着火之前,驾驶员和另一名士兵已被捆在方向盘上。在格拉讷河畔奥拉杜尔的一座井中也发现了德国士兵的尸体。”

“我们遇到了抵抗,发现了被处决的德国士兵的尸体,然后占领了村庄,并立即对房屋进行了深入搜查。不幸的是,并未肯普费少校,但是发现了大量武器弹药。因此,村里所有的男人都被枪杀了,他们肯定是游击队。”

“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妇女和儿童被关在教堂里。我们焚烧了村庄,结果几乎每所房屋中隐藏的弹药都爆炸了。村庄的燃烧导致大火蔓延到教堂,教堂的房顶也藏有弹药并引起爆炸,教堂被迅速烧毁,妇女和儿童丧生。”

被焚毁的奥拉杜尔村

这是迪克曼在屠村后回到驻地给上级的情况汇报,是真是假无法考证,按推理这应该是他为了推卸责任而故意编造的诬陷受害者的谎言。

奥拉杜尔惨案震惊了法国,维希傀儡政府和隆美尔元帅都发出了谴责,作为迪克曼的顶头上司,施塔德勒更是急火攻心,他可不愿替迪克曼背黑锅,于是向拉默丁请示,将迪克曼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军事法庭展开对迪克曼的调查,他的同僚事后讲述,这段时间迪克曼心烦意乱,法庭尚未对他宣判,迪克曼就在6月29日与盟军作战中毙命,同僚们都认为,迪克曼是在战斗中故意寻死,以逃避军事法庭的审判。

时任帝国师师长的拉默丁

那么,迪克曼进行大屠杀的行动,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党卫军的残酷政策呢?答案是后者。在6月9日,面对诺曼底日趋激烈的抵抗运动,帝国师师长拉默丁发布了一项命令,此命令标题为“游击队的立场和打击他们的战术,”命令中认为,法国平民参与军事抵抗行动违反了1940年德国与法国签署的停战协议,且平民参与军事行动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对游击队进行残酷的报复行动是合理的。

这才是迪克曼胆大妄为敢于屠杀六百多人的根源所在。

再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党卫军少校肯普费,肯普费于9日被让.卡努领导的游击队活捉,随后把他交给了游击队高级领导人乔治.因古因。实际上肯普费在当天并没有被游击队处决,第二天,迪克曼率领党卫军在奥拉杜尔大屠杀的同时,肯普费被游击队烧死了。

被俘的党卫军少校肯普费

双方都采用残酷的手段对敌人实施报复,但最终承担恶果的却是平民。

法国游击队领导人乔治.因古因

奥拉杜尔村是否藏有武器呢?还真有,在这件事情上迪克曼并没有完全撒谎。战后,原党卫军中校、继任“元首团”团长奥托.魏丁格声称,他于1969年在巴黎会见了多尔多涅省的前游击队领袖雷诺·朱吉 ,朱吉承认格拉纳河畔的奥拉杜尔村确实隐藏了武器弹药,事实上,该村就是多尔多涅省所有城镇和村庄游击队的武器供应中心。

魏丁格

这是否能够反证迪克曼屠村完全持有充足的理由了呢?当然不是!反抗侵略者、为抵抗战士提供帮助,是每一个有爱国良知的人最朴素和最本能的行为,它与侵略者口中所称的“恐怖分子”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相反,作为侵略者的德军,对老弱妇孺展开无差别的残酷杀戮,其毫无人性的法西斯行为,必将受到历史的唾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