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晶雕刻漫录

 书楼寻踪馆 2025-05-15 发布于河北
 
 
 
 
 
所谓千种玛瑙万种玉,水晶也是同样道理,目前市场上把水晶主要分为纯色水晶以及包裹体水晶。纯色水晶就分为:白水晶、黄水晶、紫水晶、芙蓉石(粉水晶)、烟水晶、绿水晶、紫黄晶。纯色水晶是没有红色以及蓝色的。包裹体水晶的种类太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一百多种,其中主要有发晶、幽灵水晶、超七、极光23、胶花水晶、柏枝水晶、胆水晶等。在国标中对水晶的定名为水晶、紫晶、黄晶、烟晶、绿水晶、芙蓉石、发晶,水晶的鉴定证书鉴定结果只能是这七个基本名称其中之一,像我们熟知的草莓晶、超七、幽灵水晶等商贸名称都不可以当作鉴定结果的基本名称使用。
 
紫晶紫晶是浅紫色—深紫色的水晶,有时会带有不同程度的红色、蓝色、褐色色调。紫晶的主要产地有巴西、乌拉圭、俄罗斯、马达加斯加、南非、赞比亚、墨西哥等国。紫晶的产出颗粒较白水晶普遍较小,市场上的紫晶球通常含有大量的棉裂等杂质,很难见到5cm以上的全净体紫晶球。紫晶通常以晶洞产出,墨西哥薇安科鲁兹紫水晶以晶簇产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紫晶根据颜色深浅可分为巴西(玻利维亚)紫晶和乌拉圭(巴西南部)紫晶。巴西紫晶(巴西西部/玻利维亚紫晶)巴西西部以及接壤的玻利维亚,属于紫晶石英脉型紫晶矿物。盛产颜色较浅,晶体较为通透干净的紫水晶。
 
乌拉圭紫晶(巴西南部/乌拉圭紫晶)巴西南部以及接壤的乌拉圭属于玄武岩紫晶晶洞型矿床。此地出产的紫晶常以晶洞产出,色泽浓郁厚重,做出成品后需要打灯才能看到内部的棉裂等杂质。
 
墨西哥薇安科鲁兹紫晶。紫晶是二月的生辰石,象征着诚实和善良。西方宝石文化中最初的五大宝石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紫水晶,但是后来紫水晶因发现大规模矿藏而贬值,地位逐渐被金绿猫眼所代替。
 
紫晶的颜色常不均匀,可见紫色、无色色带平行相间分布,也可见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沙漏状色带,多色性明显。在加热情况下,紫晶的色心会遭到破坏,紫色可完全消退,加热到约240—270摄氏度时会变成黄色。紫晶热处理后可由紫色变成黄色、无色、棕色、绿色等。
 
芙蓉石在国标里对浅粉至蔷薇红色水晶定名为芙蓉石,市场上一般称为粉水晶,因含有微量的钛和锰致色。芙蓉石的定义上还存在争议,有矿物学家发表过一篇关于将粉水晶和蔷薇石英分别命名的论文。粉水晶也就是市场上的莫粉(莫桑比克),蔷薇水晶也就是市场上的马粉(马达加斯加)。莫粉通常晶体透明至半透明,市场上称为“果冻体”,莫粉色调偏冷,莫粉有发育较好的晶体外形,具有典型的水晶结晶学结构。芙蓉石在国标里对浅粉至蔷薇红色水晶定名为芙蓉石,市场上一般称为粉水晶,因含有微量的钛和锰致色。芙蓉石的定义上还存在争议,有矿物学家发表过一篇关于将粉水晶和蔷薇石英分别命名的论文。粉水晶也就是市场上的莫粉(莫桑比克),蔷薇水晶也就是市场上的马粉(马达加斯加)。莫粉通常晶体透明至半透明,市场上称为“果冻体”,莫粉色调偏冷,莫粉有发育较好的晶体外形,具有典型的水晶结晶学结构。
 
马粉通常晶体半透明至不透明,市场上称为“奶油体”,马粉色调偏暖,呈不规则块状产出,具有多晶质矿物特征,产量巨大石性更重。马粉以及莫粉以前代表着产地,现在逐渐粉水晶类别了,奶油体不管哪里产的都叫马粉了,冰透粉不管哪里产的都叫莫粉了。芙蓉石的颜色不稳定,加热可褪色,阳光暴晒后颜色会变淡,莫粉对光线非常敏感,在阳光直射下很快就会变淡,马粉虽然也会褪色,但是敏感度相对较低。当芙蓉石中含有针状金红石包裹体时,定向琢磨可显示星光效应。粉水晶辐照可加深颜色;有色蜡进行加色;粉晶球常见充填以及热处理。
 
黄晶指浅黄、中至深黄色的石英。有时带有褐色、橙色、柠檬色等色调。黄水晶的颜色与成分中含有二价铁、与三价铁元素有关。天然黄水晶产出较少,市场上的黄水晶大多数经过人工改色而成。黄水晶改色有三种:辐照含有带补偿离子的空心穴的天然水晶或合成水晶;紫水晶热处理;烟晶热处理市场将柠檬色的黄水晶称为东海黄,就是因为柠檬黄大部分都是由紫水晶、烟晶加热改色而成,细心的晶友就会发现很多柠檬黄都是带有很重的烟黑色甚至头黄脚黑。曾有学者做过实验,某些紫水晶热处理也可以得到茶黄色,所以只能说柠檬黄改色的可能性更大,茶黄改色的几率要小很多。并且柠檬黄颜色不稳定,加热易褪色,茶黄颜色相对温度很多,加热不易褪色。
 
烟晶浅至深褐、棕色、黑色的水晶,也称茶晶、墨晶。烟晶可能是最便宜的纯色水晶了,任何宝石只要是黑不溜秋的,相对比其他颜色在价格上都要便宜不少。烟晶产量很大,颜色常分布不均匀、呈色带、色斑状分布。烟晶加色后可变成无色水晶。
 
紫黄晶一种紫色和黄色同存一体的水晶,紫色和黄色之间界限较为明显,分别占据晶体的一部分。双色水晶是由于水晶的双晶所致,紫色和黄色分别发育于双晶单体的R面和r面。紫黄晶的主要产地是玻利维亚。
 
金发晶内部含有金黄色金红石针状包裹体的发晶品种。当金红石呈板状平行排列时称为“钛晶”、“板钛”;当金红石包裹体与赤铁矿、钛铁矿组合成向六个方向延伸的形状称为“钛花”,钛花属于水晶内部金红石包体的达碧兹效应。
 
钛花
 
银发晶内部含有银白色针状、纤维状包裹体的水晶,通常为银白色的金红石针状包体。
 
红兔毛内部含有极细绒毛状金红石包裹体穿插网状分布的水晶,红色的称为红兔毛,黄色的称为黄兔毛。
 
染色兔毛
 
铜发晶内部含有褐红色金红石针状、板状包裹体的水晶。铜顺发晶常可见猫眼效应。
 
黑发晶内部含有黑色针状包裹体的水晶,内含物通常为黑色碧玺。
 
蓝发晶内部含有蓝色炸化花状包裹体的水晶,通常为蓝线石。天然蓝发晶在市场上非常少见,属于典型的贵晶种之一。
 
白幽灵
 
染色幽灵颜色死板妖艳,易出现颜色堆积现象。
 
金草莓晶水晶中内含针状、叶状暗红色金属矿物包裹体,如针铁矿纤铁矿赤铁矿等,注意关键词,他的基体是水晶。英文名为strawberry quartz,翻译过来叫士多啤梨晶,这样的名字又难听又难记,不便于市场流通。大家发现这种水晶内部包裹体长得像草莓籽,那就叫他草莓晶吧,后来为了与低端的石英质玉草莓晶区分,又改叫金草莓晶。
 
烟花超七,顾名思义就是内部的包裹体像绽放的烟花一样绚丽
 
胶花水晶内部次生裂隙被氧化铁等矿物充填的水晶,包裹体多为液相或沉淀物。充填物为红色时,称为“红胶花”,黄色时称为“黄胶花”,红黄双色时称为“锦鲤胶花"。
 
奶白晶内部包裹体整体为雾状、奶白色的水晶,其颜色是由细小、分散的气液包裹体所致。
 
 
 
 
 
 
 
 
 
 
 
 
 
“水晶”一词最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出现,该书记载“凡中国产水晶,视玛瑙少杀。”指中国产的水晶资源比玛瑙要少。根据考古出土资料显示,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水晶的身影,但水晶制品数量很少,均为白水晶,且出土区域很零散,如距今约53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水晶耳珰以及青海省宗日遗址中马家窑文化的水晶坠。到了春秋中晚期,水晶制品开始大量出现,器型也更加丰富,珠、环、管、璜、冲牙等形制居多,这一时期除白水晶这一主要种类外,还出现了紫水晶、茶晶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均出土了水晶制品,发现最为集中的地区是齐国,齐都临淄是最为核心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齐国水晶制品甚至代替了玉器的位置;其他地区出土水晶制品的数量很少,部分形制特点与齐国水晶制品相似,与数量繁多的玉器相比较,水晶仅作为饰件的组成部分。而后随着玉石加工技术的进步,水晶制品也不断发展,如西汉的水晶剑首、剑璏以及辽代的水晶器皿等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