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科普】“悬钟”穴----钟必有悬而能鸣

 板桥胡同37号 2025-05-1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晨钟暮鼓,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在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由此可见,敲钟能够提醒新一天的到来,同时鼓声振奋,还能催人劳作。而我们人体也有这样一口特别的钟——悬钟穴,悬是指悬挂,悬系,钟是为钟铃,其穴效如悬挂之钟,在人体中起着振奋髓中气血,保持人体清醒的作用。今天,我们就通过“悬钟”这一穴位,来探究其神奇之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穴位介绍

什么是悬钟穴?悬钟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绝骨,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一的髓会,是针灸的常用穴位。

悬钟穴小腿上,位于外踝高点上三寸,当腓骨前缘。在坐位或侧卧位时,从外踝尖直上4横指,在腓骨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图片

功效主治

1

补髓养精:《针灸捷要》云:“妇人血气劳损,五心烦热,肢体皆痛,头目昏沉……绝骨,”《针灸大成·治症总要第六》有“半身不遂、中风:绝骨、昆仑、足三里”的记载。悬钟穴作为八会之髓会,常用于“髓所生病”,其具有有清宣头目,补益脑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针刺或艾灸悬钟都能使大脑长期保持清醒状态。因此,临床广泛应用悬钟治疗中风、眩晕、偏头痛等,以充养脑髓, 改善脑部供血的状态。

2

活血通经:窦汉卿言:“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悬钟穴善治本经经脉通路上的病症,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使气血正常运行,经络通畅,以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灵枢·经脉》载足少阳胆经“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 小指次指不用”,故悬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腰腿痛、颈项痛等循经疾患。

3

疏肝解郁:《针灸捷要》云:“两胁肋胀满,气攻疼痛:绝骨……”,而根据经络学说,“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肢节之穴,能治内腑之疾,故取悬钟,可以疏通肝胆之气,故而许多肝胆病证皆可用悬钟治疗,如疟疾、胁痛等。

4

祛风湿,强筋骨:《千金方》言悬钟主治:“风,身重心烦,虚劳寒损、筋骨挛痛、腹满、髀枢痛、膝胫骨摇、酸痹不仁……”,悬钟穴为肢体部要穴,有强筋骨、祛风湿等作用。许多名老中医十分重视悬钟穴治疗肢体疾患的作用,临床上常运用其治疗痹症、痿证等疾患。

图片

居家调护方法

1

艾灸疗法:在明确定位后,选择合适的艾条,点燃艾条,将点燃端与施灸处的穴位皮肤保持3厘米左右距离,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灸20分钟,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

点按疗法:在明确定位后,用拇指指腹向下按压悬钟穴,觉酸或胀或麻时,用力快速旋转按压,按压时上身保持不动,可随着按压旋转的节律由慢而快逐渐活动疼痛部位, 转动时逐渐增大向活动受限侧的幅度,每次每侧按揉3-5分钟,早晚各一次。

悬钟作为髓之会穴,通过振奋髓气,醒脑髓,充骨髓,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是家庭保健的不二选择。通过以上的居家调护方法,为自己和家人敲响身体的钟,让悬钟穴发挥行气血、利肝胆、强筋骨、填精髓等功效,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

贴士

- 艾灸时注意避免烫伤。

- 艾灸并非适合所有人,应咨询相关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图片

E

N

D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