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县台华村党支部书记席国成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5月10日,《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再次来到台华村的红薯种植基地。这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栽种红薯,而他们的领头人——台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席国成,正满头大汗地指挥着大家。 ![]() “老玉米,你又来啦!”席国成看到《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热情地打着招呼。《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笑着回应:“中午给做大锅菜,粉条可得多放啊。”《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心里对这位实干的党支部书记席国成充满了敬佩。 ![]() “今年是我们大面积栽种红薯的第四个年头了。”席国成一边擦着汗,一边向《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介绍道,“2024年,我们栽种了150亩红薯,产量达到了45万斤,加工成粉条7万斤,收入高达60万余元。红薯产业已经成为了我们台华村的支柱产业。” ![]() 席国成继续介绍,今年他们扩大了种植规模,栽种了200亩红薯,采用了地灌溉带灌溉,还与邱县卫强薯业联合定了纯脱毒的商薯19种苗。“我们选的这个品种,淀粉含量高,亩产量能达到5000斤左右。而且,我们注册了村集体商标'御太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 ![]() 说到品牌,《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想起了作为涉县作协会员上次在台华村采风时,中午吃大锅菜的情景。大锅菜菜中晶莹透亮的粉条,口感软绵又有韧劲。 ![]() “要想做出好粉条,必须保证原材料红薯的质量。”席国成认真地说,“我们的红薯从种苗、栽种、施肥、翻秧等环节,还是在车间经过清洗、粉碎、过滤、晾晒、打浆、漏粉、晒粉等步骤,都要做好,只有保证细节的把控,才能做成这晶莹透亮的红薯粉条。” ![]() 2024年,台华村建成了现代化的粉条加工厂,占地约2000平米,厂内设施完善,生产车间、打粉车间、漏粉车间、冷冻间、仓库等一应俱全,日生产能力可达到5000斤。“这个加工厂是我们村里投资200万元建成的,为的就是进一步延长红薯产业链,增加村集体收入。”席国成自豪地说。 ![]() 聊到这里,我不禁好奇地问起席国成,台华村是如何走上这条红薯产业之路的?席国成笑了笑,开始讲述起台华村的变迁。 ![]() 如今,台华村的红薯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其中粉条销售额就有70多万元,玉米卖了25万元,还卖了80只黑山羊,一只价格在1100元左右。 ![]() 看着眼前这位退伍老兵,我不禁被他的军人韧劲和毅力所感动。从运输公司老板到砂场经营者,再到如今的村支书,席国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干一行成一行”的承诺。 《精彩新涉县》公众号小编老玉米相信,在席国成的带领下,全体台华人的共同努力下,台华村一定会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浏览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