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钟表维修匠。
山塘街白姆桥东弄的小巷中,一间不起眼的钟表店里,我将放大镜卡眼上,左手稳稳托着精密的表芯,右手捏着镊子,在工作台前屏气凝神。那些停摆的齿轮、错乱的指针,在镊子的轻挑慢拨间,在螺丝刀的精准旋拧下,“滴答、滴答”,秒针匀速回归正轨,恢复往日律动。
我修钟表的手艺是从父亲那学来的。说起我的父亲,老山塘无人不晓。上世纪五十年代,钟表是奢侈品,他从上海学成归来,在山塘街星桥开了一间只有三平方米的钟表修理店,取名为昌明钟表店。从小,我便跟在父亲身后研究着各式各样的钟表,越是遇到疑难问题越感兴趣,没有现成的配件,我就自己加工零件,被街坊邻居亲切地招呼为“小范师傅”。
我先后在石路钟表店、苏州手表厂工作。退休后,闲不住的我将父亲的老店重新开张,而曾经的小范也变成了老范。老街上重开的昌明钟表店让山塘老街坊感到亲切无比,纷纷找到家里闲置的钟表,拿到店里看看能不能挽救。有的手表曾经进过水,部分零部件出现严重腐蚀和损坏;有的钟表内部零件锈迹斑斑,不少零件磨损严重。凭着手艺和经验,我总能把这些难题一一解决。
一座钟或是一块表,常常能陪伴一个人很多年,岁月长,牵绊深,若是修好了,就像老朋友失而复得一般,不甚欢喜。如今,78岁的我仍坚守着这家小小的钟表店,尽管只在上午营业,但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服务山塘老街坊和八方客人。
——范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