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信息: 今天的分享从一则公众号后面的留言开始: ![]() 基本信息: 女性,70岁,北京 西城。 现病史: 患者于2024年10月首次发现右肺大的肺结节,之后抗炎2周。2024年11月、2025年1月、2025年4月分别复查ct。拟咨询右肺结节具体位置、多次随访变化趋势,4月最新ct提出左肺上叶前段实性0.6厘米结节情况以及两肺结节优先处理问题、手术方式等。 希望获得的帮助: (1)右肺结节跟踪复查,变化的趋势? (2)最新2025年4月的报告又说左肺上叶前段有一个实性,考虑不好。这个结节是新发的吗?还是原来就有又长大了呢? (3)如果手术的话,要先处理哪一侧?老人70怕多次手术会不耐受。 (4)结节的位置好不好,如果是叶主任做,会选择什么切除方式? (5)还有别的结节需要引起特别关注随访吗? 影像展示与分析: 我先打开看的是2025年4月的影像: ![]() ![]() ![]() ![]() ![]() ![]() ![]() ![]() ![]() ![]() ![]() ![]() 边缘区也有少许磨玻璃成分,整体轮廓较清。 影像初判断: 我当时认为右中叶的病灶基本上要考虑是肺癌,但左下的倾向炎性些,其他肺尖以及舌段与基底条索状的不需要管。那么再回头去看结友提供的既往的片子,重点只要看右中叶病灶与左下叶病灶就可以了。 既往影像: ![]() ![]() ![]() ![]() ![]() ![]() 2025年4月时扫描条件不同,密度更显高点,收缩力不强,边缘少许磨玻璃成分。 ![]() ![]() ![]() ![]() ![]() 左下病灶一直有,而且似乎略有增大,但似乎又增大不太明显,至少没有显著进展。密度一开始就是偏实性的。 我的意见: 我在看了2025年4月的影像后先问结友北京的医院是怎么说: ![]() 因为我知道是不是说要开右中叶的病灶,以及有没有确诊是肺癌,或者有做了哪些相关检查以评估其良恶性。结果说手术是针对右中叶,但意见不一致,有说穿刺,有说可随访,也有说手术,但理由不清楚。结核与隐球菌抽血化验过,都是阴性。 你的情况我是这样的考虑:1、我是先看2025年4月的影像,发现几个特点:(1)右中叶阴影大部分实性,边缘少许偏磨玻璃密度,灶内有支气管通气征,表面不平,有毛刺或棘突,但病灶不是很致密的样子,整体轮廓较清,从单次影像上看,与恶性较为符合,大概是粘液腺癌或腺泡型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2)左下叶胸膜下较小的这处你比较纠结的实性结节,有小的脉管进入,邻近胸膜略有影响,但总体仍小,边缘稍显糊,不是典型恶性的;(3)肺部仍有多处明显更符合慢性炎的病灶,也就是我绿色圈起来的这几处。而绿色的如果是慢性炎,那蓝色方形框起来的这处也是慢性炎的概率就大些了,因为致病的因素在同一机体上是一样的。甚至右肺中叶的病灶同样也是感染性病变的概率也有所增大。2、回头来去看既往的影像,我们发现右中叶病灶2022年、2023年都是不明显的,直到2024年10月才发现,而且一发现就是病灶比较在,密度比较高,而且似乎比2025年4月的更加致密点的样子。可是对比2024年10月、2024年11月、2025年1月以及2025年4月,此病灶却肯定说不上明显进展,反而灶内出现了支气管通气的区域,也不如之前那么致密的感觉。虽然影像像恶性些,但这样的发展过程用恶性似乎不太好解释,没有道理突然出现,而又长达半年却又没什么进展了。所以此灶虽然影像比较符合恶性,但发展过程我觉得不太贴合,故若考虑手术,最好能有病理依据,可以考虑穿刺活检以明确,假如没有找到癌细胞,则可相对保守点,如果穿刺找到癌细胞,反正几天内就可安排手术,至于穿刺导致的扩散风险,那是不能这样的去考虑问题的。本来我是考虑结核与隐球菌方面或气管肺泡灌洗送NGS检测也可考虑,但你后来有反馈结核与隐球菌方面已经抽血化验过。3、左下的微小实性结节倒是从2022年时就一直有的,而且似乎略有进展,但显然进展并不显著。个人认为基于绿色这些病灶明显像炎性的存在,所以此灶不首先考虑恶性,至少目前没有到要干预处理的程度。所以我的想法是:气管镜肺泡灌洗送NGS检测或(及)右中叶病灶穿刺活检,明确肺癌再考虑手术,否则先随访。意见供参考! 后续交流: 在编辑本文时,我再次看影像,发现怎么右中叶的病灶有的部位密度过高,像有钙化的样子,所以找出纵隔窗又局部放大对比了2024年10月和2025年4月的: ![]() ![]() 细看上图,发现右中叶病灶纵隔窗内是有点状钙化的,而且2024年10月与2025年4月时均有,那这个病灶首先得考虑机化性炎症或肉芽肿性炎症,倾向先随访。穿刺与气管镜可以考虑做,也可以暂不做。 ![]() ![]() 感悟: 肺部实性病灶本身就是难点,我觉得比磨玻璃结节难多了。但又正是因为实性密度,却耽误不起,若恶性的选择过度随访容易导致预后方面的影响,延误病情。当然若其实是良性的,做手术确实也不划算。这时候的影像判断就会显得无比重要,因为精确的诊断是前提,是基础,若是诊断都错了,手术做得再漂亮也是徒增创伤,本可以不切的。在活检(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或气管镜活检或纵隔镜等)、PET-CT以及增强CT(影像上到顶了)等检查手段用过之后(或就如本例担心穿刺的风险而没有选择)仍定不了的时候,细致的影像分析加上病史上发展是否符合恶性或良性的一般规律,我觉得就成了最为重要的关键之举。我们追求更接受真相,但肯定无法等同于真相,权衡以及细节的把握永远也是精确诊断与临床决策的法宝。 ![]() |
|
来自: 名剑96t9rwg5e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