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恶语毁些他人 诗曰:“畜生尚厌畏偏名,羞辱呼人岂可行? 佛子当言诸爱语,弘扬圣教莫纷争。” 从前,释迦佛陀在祇洹精舍说法时,六众比丘在僧众中作毁些语,呼叫诸比丘“眇目”等偏名,佛陀以此因缘呵责六众,而后告诉诸比丘说:“汝等当知:在旁生趣的众生闻此毁些语尚不悦意,何况于人?若人作此毁些语,于现在世所作事业皆不能成就……” 佛陀又告诉诸比丘:过去某村庄中住有一位长者,他以驾牛车为业,养了两只母牛,一只名欢喜,另一只名美味。后来,欢喜美味二母牛各生一子,毛色斑驳,逐渐长大。欢喜所生的牛子,有着广长的角;而美味母牛所生的牛子却头秃无角。是时,长者为它们立名,分别叫它们为欢喜长角,美味秃头。长角秃头二牛健壮有力,长者就用它们来拉车。 有一天,许多驾牛车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较量看谁的牛力气大。长者说:“我的牛力气极大。” 大家问说:“何以证明你的牛力气极大?”长者告诉他们说:“可以在险峻的斜坡上使它们牵拉重车。”他们共立盟约,打赌五百两金钱,契约立妥,就把牛带到山坡下,使它拉重车。 这时,长者便唤牛说:“欢喜长角要尽力去拉,美味秃头也要尽力。”秃头牛因主人用轻薄的话来取它的名而不高兴,便停住不肯挽车。长者看见牛不肯为他拉车,大发雷霆,就用木棍打牛。 诸人笑着说:“算了吧!你要杀死这牛啊!既然它不能拉就算了。”长者因此而输了五百两金钱,一气之下,就把二牛系缚在枯树下,准备痛打一番。 在当时“劫初”的时候,畜生了解人的意思。这时二牛就问长者说:“您养我们就像是我们的父母一样,我们有什么过错,为何要遭受这种处罚?” 长者说:“因为你们害我输了五百两金钱。" 欢喜长角报告长者说:“主人!那是因为您口过,而使自己输了金钱,怎能责怪我们呢?” 长者不以为然,便问牛说:“我有什么过失?” 秃头牛告诉长者说:“主人!您何故在众人面前羞辱我?为什么不用好的名称来叫我,而唤作秃头?主人若用好名而不羞辱我,可以再次和他们共立盟约,在斜坡上牵拉载重加倍的车子,赌金也加倍成一千两。” 长者问牛说:“你现在还要加倍罚我啊?”牛说:“主人如果不再羞辱我,我定当尽力效劳。” 后来长者便选一个时间,找当初与他打赌的那些人再做较量,长者又对他们说:“我的牛真的力气极大!” 大家问他说:“你想求重罚吗?” 长者回答说:“如果再罚我,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损失?再让它们在斜坡上拉载重加倍的车,并且赌金增为一千两。”那些人上次赢得五百两金钱,以为这次可以获得加倍金钱,于是就和他共立契约,然后把牛带到坡下,以重倍载物,令牛拉车上斜坡。 这次,长者改口对牛说:“欢喜,美味,要尽力拉喔!”二牛听后心生喜悦,便尽力牵车到达平地。主人于是获金钱一千两。 佛陀告诉诸比丘说:“那些旁生类听到羞辱的话时,都会背叛主人,何况人呢?因此比丘(居士同此)不应对他人说羞辱的话。” 谨依三藏教典所说,人所造的口业最为恐怖。所谓“说是得是”,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皆随其口业而受报应。如《坚意经》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譬如种谷,随种而生,种善得福,种恶获罪殃,未有不种而获果实。” “爱语”是菩萨四摄法之一。《集异门足论》说:如世尊说: 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如应处处说,普摄诸世间 如是四摄事,在世间若无,子于其父母,亦不欲孝养. 以有摄事故,有法者随转,故得大体者,观益而施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