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2. 抓思路
· 记叙文: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序 。
· 议论文: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 说明文:常常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等)。
3. 抓标志
· 关联词语: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不同的句子关系,可显示句子的位置。如“虽然……但是”表转折,前后句子语义相反;“因为……所以”表因果,“因为”句在前,“所以”句在后。
· 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置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置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语句中出现的上下句的句式,上下句词语的相互对应等,它们往往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也可确定句子的顺序。
· 代词: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它的前面,可根据代词确定其前句内容。
语序排列题及解析
1. 题目: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 ⑤⑥④①③② B. ⑤①③⑥④② C. ①③②⑤④⑥ D. ③②⑤①④⑥ 解析:首先确定首句,⑤句将人生比作爬山,引出话题,适合做首句;⑥句“就像智者所言”承接⑤句,进一步阐述爬山与梦想的关系;④句“可是”转折,指出爬山过程中同伴越来越少;①句承接④句,说明爬上山顶后的孤独;③句对山顶进行描述;②句表明自己对爬山的态度,总结全文。所以正确顺序是⑤⑥④①③②,答案选A。
2. 题目: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③④ D. ②⑥①⑤④③ 解析:②句提出问题“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引出话题,应为首句;①句回答问题,指出一部好小说或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⑥句进一步阐述诗的特点;⑤句从反面说明对诗没兴趣对其他文学佳妙处会有隔膜;③句指出不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看到故事;④句“所以”总结不爱好诗的人看小说和戏剧的特点。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⑥⑤③④,答案选B。
3. 题目: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②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③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瑯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④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 ⑤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A. ①②④⑤③ B. ③②④⑤① C. ③④②⑤① D. ①③②④⑤ 解析:③句交代时间、事件,是起始句;④句承接③句,描述青石板道的长度;②句描写道旁两侧的环境;⑤句写抬头看到的景象;①句最后点明“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所以顺序是③④②⑤①,答案选C。
4. 题目: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A. ③①⑥②⑤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⑥⑤④ 解析:③句引出“雪”的话题;①句引用“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写江南日暮雪景;⑥句引用“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描绘雪月梅冬宵之景;②句引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展现江南雪夜景况;⑤句引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第二天早晨的村景;④句总结,表明用诗句描写江南雪景更美妙。故顺序为③①⑥②⑤④,答案选A。
5. 题目: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正是这些特点,组成了海南骑楼特有的建筑风格和文化。 ②和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相比较,海南骑楼具有造型奇特、视觉感受密集、造型装饰精美、比例和线条十分得当等特点。 ③海南骑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④海南骑楼的特点还表现在装饰上,海南骑楼的装饰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 ⑤它沿用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形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风格,同时还受到南洋风情的影响。 A. ③⑤②④①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⑤①②④ D. ⑤③①②④ 解析:③句先指出海南骑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引出话题;⑤句具体说明海南骑楼融合中西及南洋风格;②句将海南骑楼与其他地区对比,阐述其造型特点;④句进一步说明海南骑楼在装饰上的特点;①句总结,由这些特点组成海南骑楼特有的风格和文化。所以顺序是③⑤②④①,答案选A。
6. 题目: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陨石是从哪里来的? ③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 ④当然,大部分流星体比沙粒还要小,进入大气层后,由于和大气之间产生了摩擦,流星体马上就被燃烧殆尽,不会落到地面上来。 ⑤这些天体有一部分会落到地面上,人们便称之为陨石。 ⑥原来,太阳系中还有很多小天体,这些小天体的运行轨道上如果与地球相遇,就会冲进地球大气层。 A. ②④③⑥⑤① B. ②⑥①③④⑤ C. ②⑥⑤③①④ D. ②③①⑥④⑤ 解析:②句提出陨石来源的问题,为首句;⑥句回答问题,指出太阳系中小天体与地球相遇会冲进大气层;⑤句承接⑥句,说明部分小天体落到地面成为陨石;③句接着说小天体受引力影响形成尘埃带;①句说地球穿过尘埃带时流星体落入地球;④句补充说明大部分流星体的情况。所以顺序是②⑥⑤③①④,答案选C。
7. 题目: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④② 解析:③句总述微信更新带来新功能让人眼前一亮;①句举例说明微信4.2的更新;⑤句对①句中的视频通话功能进行畅想;④句“这一切”指代前文,表明由微信主导;②句总结,期待微信带来下一场互联网变革。所以顺序是③①⑤④②,答案选D。
8. 题目: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②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粉红色的小饺子。 ③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④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⑤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④①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⑤③②①④ 解析:⑤句总起,说四季海棠美丽;③句先描述茎和叶子;②句接着说茎顶端的花骨朵;④句引出花朵;①句具体描写花朵的样子。所以顺序是⑤③②④①,答案选A。
9. 题目: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①②⑤③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④②①③⑤ 解析:④句提出观点,读书不在多,要选得精、读得彻底;②句进一步阐述应读真正值得读的书;①句引用诗句强调读书要熟读深思;⑤句说明读书的目的,多读少读与荣誉羞耻无关;③句说明少读彻底的好处。所以顺序是④②①⑤③,答案选C。
10. 题目: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中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 ⑤⑥⑦①④③② B. ④⑥⑦①③②⑤ C. ④①⑦⑥⑤③② D. ⑤⑦⑥①②③④ 解析:⑤句引用俗语“万物皆有理”,引出话题;⑥句说生活在大自然中,各种景物会引起深思;⑦句接着说其他自然现象会引起遐想;①句表明在深思和遐想中会有所感悟;④句指出景与物昭示自然哲理;③句举例说明;②句总结,这时景与物有了更深的意义。所以顺序是⑤⑥⑦①④③②,答案选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