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睡不着,索性起来码字,今早再润色一遍就分享出来。首先要说明,这是一篇有气味的文章,请各位看官先做好心理准备😊 话说,在我自己用中药调理甲亢的过程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阶段:鼻子里总是有血丝,起床的时候痰很多,有时候吐出来还带血。另外一个让人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臭屁多,尤其是晚上! 有一天早上,我吐出的痰中带血,而且是鲜血!我被惊到了,按理因为鼻子干燥引起的出血不会这么多啊? ![]() 短暂的内心慌乱之后,我想起来之前李老师说过我肺燥。于是,我想到了沙参麦冬汤,当天就去我常用的药房抓了3剂,好便宜! 沙参麦冬汤处方:沙参(9g) 玉竹(6g) 生甘草(3g) 冬桑叶(4.5g) 麦冬(9g) 生扁豆(4.5g) 花粉(4.5g) (这里的沙参我用的是北沙参) 药剂师疑惑: 量这么小,能起作用吗?其实,肺主轻清,用药量太大反而不合适。肺药煎的时间也不宜太久。 方子熬出来像茶,微微的苦,淡淡的甜,挺好喝的。那些一提到中药就说难喝的朋友们,需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哦!我这几次的药方都不难喝呢! 一副喝完,我发现口干鼻子燥的感觉减轻了。因为我中下焦虚,所以后面两剂我还加了9克太子参和10克杜仲。 我喜欢杜仲,补中有通,补而不滞。 三剂药喝完,我口鼻都不干了,鼻屎和痰中都不带血了,甚至,也不放臭屁了!真是让人惊喜呢! 有人会说:“你在吹牛吧!” 告诉大家,我还真没有吹牛!都说中药效果慢,但其实,只要对证,那是效如桴鼓! 在这儿,我简单跟分析一下药势,不足之处请也请读者中的专业人士们(如果有的话)多多指教。 沙参:气微寒,味苦,无毒。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气味俱降,阴也。 玉竹:气平,味甘,无毒。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气和味降,阴也。 麦冬: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心二经。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消渴,阴得其养;补虚劳,热不能侵,去心用。气降味和,阴也。 天花粉:气寒,味苦,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气味俱降,阴也。 白扁豆:气微温,味甘,无毒。主和中下气。气味俱升,阳也。 冬桑叶:气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气味降多余升,阴也。 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补气生津。配伍沙参、麦冬可治肺虚燥咳。 杜仲:杜仲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味升多于降,阴也。 从临证思维来看,我的身体大格局是中下焦虚,且中上焦有热,总体来说是阴虚火旺。而这张方子里以阴药为主,少量阳药调和。 杜仲、太子参、麦冬、天花粉补了下焦而不壅滞,白扁豆、玉竹、甘草补了中焦,桑叶凉开上焦。所以,药方刚好对证。 至于为何能治疗臭屁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大肠运化也不会通畅吧!白天因为有运动,所以肚子里的气体没有积聚,晚上可就不一样了! 最后再提一嘴,我的甲亢自己调理好了吗? 目前还没有,虽然自己找的方子化裁之后效果都还可以,除了心率偏快点,吃喝拉撒睡也都正常,但,指标一直没有降下去。 后来五一去了湖南中医附一看了专家,中药西药开了一大堆,服药的这个过程也不是那么顺利。关于效果日后再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