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很喜欢雪,他写的诗词中就有多个雪景,最著名的《沁园春.雪》更是他诗词的巅峰之作。
时间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东征方针,决定东渡黄河,打通东进抗日道路。随后,毛泽东、彭德怀等带领1.3万人组成的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黄河岸边。
2月5日,毛泽东和红军总部的工作人员来到袁家沟村,在这里生活了16个昼夜。当时,毛主席借住在当地群众白育才家的窑洞里,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
2月7日,毛泽东到黄河岸边视察地形,眼见雄浑壮观的北国雪景,心情非常振奋。回到白育才家后,他坐在炕桌旁,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沁园春·雪》。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曾注解:雪,指封建主义,总不能去骂他们,后三句指无产阶级。
18年后的今天,也就是1953年12月28日~1954年3月14日,毛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来到杭州,在这里度过了77个昼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
24日,大雪初晴,毛主席高兴得不得了,一大早他就起来,到西湖边看雪景。主席身穿深色呢子大衣、头戴浅灰色呢帽,两手合插在身前,含笑站立在西湖边的石栏处,让摄影师侯波帮他拍照,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传世留影。
一代伟人此时站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起草第一部新中国的宪法,不知道有没有触景生情,想起袁家沟村那个土窑洞,挥笔写下的气势磅礴、震惊中外的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