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这是我写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有原型,欢迎拍砖。 中学六年,我和雷蒙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 他住校,我走读。他在三班,我在二班。我们不在一个班,却常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年级大会上,每次轮到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讲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三班总是雷蒙,二班总是我。 我们面对着台上几位骄傲的老师和台下一群认真听讲的同学,并排坐着,彼此之间却像隔着一堵看不见的墙。我们是竞争对手,在年级排行榜上第一名的争夺者。 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所以,男生女生之间很少说话,但是我自认为比较落落大方,可是不记得曾经跟雷蒙说过一句话,关键是他太沉默了。 住校学生的勤奋刻苦是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们多数来自乡村,寄希望高考改运。所以,雷蒙的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力量,让人不敢轻视。 高中毕业那年,我被保送进了交大。他参加了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全年级的人都在议论:鲤鱼跳龙门了。是的,他如愿进入清华大学。 此后多年,我们的人生似乎就此分道扬镳。有一年暑假,大学生提前回乡,听说他有点小麻烦,当地警察蜀黍要请他去喝茶,同学们一听,纷纷口耳相传:“如果见到雷蒙,让他赶紧离开。”
后来,我来到美国攻读教育学硕博,并在辛村任教。据说他去了UCLA,攻读物理原子能反应堆博士。听起来一点都不意外,那种冷静中透着专注的性格,挺适合这种专业的,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我们真正意义上的重逢,是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夏令营。2015年,我在斯坦福大学的夏令营担任辅导员,课程间隙和一位高中朋友聊天,她忽然说:“雷蒙好像就在斯坦福附近工作,好像是一家挺厉害的公司呢。”我笑着说:“这个隔壁班的男孩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第二天,就接到了一个电话。 是雷蒙。 他的声音比我想象的更温和:“听说你在斯坦福带夏令营,我和我女儿过来看看你。 ” 第二天上午,他就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可爱的小姑娘来探班。那是他的女儿艾米丽。女儿像极了父亲——安静、内敛、眼里有光。 雷蒙变化不少,眼角有了细纹,说话带着笑意,而且非常善谈,一改中学时代的寡言少语。他看着学生们的课堂展示,眼中透出一点点感慨,也有一丝怀旧。 我请他给学生们做一个分享,讲讲他从中国小村庄一路走到硅谷的故事。 在斯坦福大学美丽的庭院里,面对一群中学生,雷蒙用一贯的平静语调说: “我人生第一次坐车,是十三岁那年,坐着拖拉机从村里去县城读中学。人生第一次坐火车,是十八岁,去北京读清华。人生第一次坐飞机,是从北京飞洛杉矶,到UCLA读研究生。” 那一刻,学生们屏息聆听。我也一样,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在少年时期几乎没说过话的同学,原来有着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离家越来越远,但与梦想越来越近。每一次交通工具的升级,就是人生的重大跃迁。 夏令营分手后,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2025年,在春暖花开的辛村,我再次见到了雷蒙和艾米丽。 雷蒙刚从卡内基梅隆大学赶来,参加完女儿的毕业典礼。艾米丽主修计算机,即将入职苹果公司。 “我们打算花一个月,从东海岸一路自驾到西海岸。”他说,神情轻松,“她想亲眼看看这个国家的地理和人文,我也想陪她走一段属于我们父女自己的旅程。” 我们很高兴见面,吃饭、聊天,其乐融融。 艾米丽早已出落成一个健康自信的大姑娘,谈吐自然,笑容明亮。她的汉语说得相当好,一点也不怯场。她兴奋地给我们讲起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实习的经历,描述着如何参与一个探测火星的任务,眼里闪着光。 听着她讲述,我们仿佛也跟着那枚探测器,穿越大气层,朝着火星和木星进发。那一刻,我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骄傲——为她,也为那个曾经沉默寡言的同学。 当年那个坐着拖拉机进城求学的少年,与现在眼前的这位指点星辰大海的少女,叠加在一起,勾画出一幅美妙的时空画卷。 这一次,雷蒙说得比以前更多了。他聊起当年留学的艰难,如何从原子能物理转向计算机工程,重新学习、重新定位。也说到后来结婚、生子,肩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如今,两个孩子各自找到了热爱的专业,也各有方向。 聊起故土,我们有着更多相同的情愫。“父母都九十多了,”他说,“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回国看看他们,也看看兄弟姐妹。” 谈到生活,他微笑着说起现在的爱好:书法、远足、周游世界。他笑言,加州一年的开销就够在某些地方活三辈子了。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分别时,站在路边,看着雷蒙开着车缓缓驶上州际公路,驶向西方,驶向辽阔的未知,艾米丽挥手与我告别,我献上了我的祝福。 忽然间,我似乎看到,那条从遥远村庄出发的路,其实一直没有停下——它穿越原野、城市、山谷,也一步步延伸进了下一代的脚下。我也意识到,分手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第二天,我回到学校,把雷蒙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听得专注极了。最后,有个学生举手问我:“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我笑了笑,说: “是真的。教育,不只是改变一个人,有时候,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改变几代人。”
![]() 每天的生活记录与观察思考 期盼共同成长 ![]() ![]()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
|
来自: 昵称7707636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