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陈谷嘉先生,于2025年5月14日上午8时逝世,享年91岁。陈谷嘉1934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59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旋即执教于湖南大学;1959年11月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师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嗣后仍回湖南大学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 1984年,陈谷嘉担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1988年担任所长,统筹策划并推进实施岳麓书院学术、教育、文化功能的全面恢复工作,为岳麓书院的当代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还兼任国际中国哲学学会顾问、台湾中华青年儒学会顾问、湖南省书院研究会会长等职。他长期从事中国伦理思想史、宋明理学、书院文化、湖湘文化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先后入选机械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南省优秀理论工作者、湖南省荣誉社会科学专家。 1. 《张栻与湖湘学派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2. 《湖湘学派源流》(与朱汉民合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3. 《儒家伦理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4. 《中华文化通志·社会理想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5. 《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与邓洪波合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6. 《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与朱汉民合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7. 《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8.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9. 《岁月留痕: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北京:文史出版社,2016年。10. 《岳麓书院名人传》,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1. 《中国理学伦理思想通史(宋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12. 《中国理学伦理思想通史(元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13. 《中国理学伦理思想通史(明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14. 《中国理学伦理思想通史(清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中国理学伦理思想通史》(宋元明清四卷本)是集中反映其晚年学术思考及理论建构的代表性著作,116万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5. 《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陈谷嘉集》,长沙:岳麓书社,2021年。16. 《张栻传》,成都:天地出版社,2022年。 [1]陈谷嘉. "人 人性 人格——孔子人学思想初探." 道德与文明 . 01 (2017): 85-89. doi:10.13904/j.cnki.1007-1539.2017.01.011. [2]陈谷嘉. 岁月留痕.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 [3]陈谷嘉. "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红旗文稿 . 10 (2014): 24-29. [4]陈谷嘉. "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华夏文化 . 04 (2013): 4-9. [5]陈谷嘉. "黄宗羲伦理思想的近代民主启蒙元素——《明夷待访录》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 伦理学研究 . 02 (2013): 35-39. doi:10.15995/j.cnki.llxyj.2013.02.009. [6]陈谷嘉. "朱元璋与明初理学."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 02 (2012): 43-53. [7]陈谷嘉. "孝与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儒家孝文化软实力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02 (2011): 112-116. [8]陈谷嘉. "元代理学伦理思想体系构成的基本问题及其特征简论."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4. 00 (2010): 142-154. [9]陈谷嘉. "论湖湘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 湖湘论坛 . 06 (2008): 61-63. doi:10.16479/j.cnki.cn43-1160/d.2008.06.007. [10]陈谷嘉,and 吴增礼. "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 伦理学研究 . 04 (2008): 78-84. doi:10.15995/j.cnki.llxyj.2008.04.014. [11]陈谷嘉. "元代理学家许衡关于“一切都要以修身作根本”的伦理思想初探." 伦理学研究 . 06 (2007): 67-73. doi:10.15995/j.cnki.llxyj.2007.06.018. [12]陈谷嘉,and 刘平. "胡宏“致知”和“自反”的道德修养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02 (2007): 90-94. [13]陈谷嘉.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 大学教育科学 03 (2006): 69-72. [14]胡华楠,陈戍国,陈谷嘉. "明初的三教合一思想." 船山学刊 02 (2006): 162-165. [15]唐亚阳,陈谷嘉. "论张载“为天地立心”的伦理意义." 伦理学研究 05 (2005): 31-34. doi:10.15995/j.cnki.llxyj.2005.05.006. [16]陈谷嘉. "宋代理学天人关系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2 (2005): 12-18. [17]陈谷嘉. "宋代理学天人关系论".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四). Ed. 湖南大学;, 2004, 273-292. [18]陈谷嘉,and 章启辉. "儒家仁爱思想与世界和平." 国际儒学研究 00 (2004): 64-73. [19]陈谷嘉,and 章启辉. "儒家仁爱思想与世界和平". 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 Ed. 2004, 72-81. [20]陈谷嘉. "理学的兴起和儒家人伦道德学说的回归与振兴." 伦理学研究 03 (2004): 25-31. doi:10.15995/j.cnki.llxyj.2004.03.004. [21]陈谷嘉. "北宋时期史学研究新潮的兴起及其对理学的引领." 学术探索 09 (2003): 77-78. [22]陈谷嘉,黄沅玲. "论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论及人文精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3 (2003): 3-7. [23]陈谷嘉. "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政治思想的趋同性." 湖湘论坛 02 (2002): 81-84. doi:10.16479/j.cnki.cn43-1160/d.2002.02.039. [24]陈谷嘉. "千年学府精神追寻──南宋时期岳麓书院“忠孝廉节”校训诠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3 (2001): 13-18. [25]陈谷嘉. "先秦时期道家政治学说略论." 中国文化研究 02 (2000): 34-39+145. doi:10.15990/j.cnki.cn11-3306/g2.2000.02.006. [26]杨健康,陈谷嘉,龙跃君. "试论谭嗣同的妇女解放思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3 (1999): 26-31. [27]陈谷嘉. "学术史的创新之作——评 《中国传统学术史》." 中国史研究 03 (1999): [28]陈谷嘉.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续)." 湖湘论坛 01 (1999): doi:10.16479/j.cnki.cn43-1160/d.1999.01.023. [29]陈谷嘉,黄震. "论韩非子的德育思想." 求索 01 (1999): [30]陈谷嘉.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湖湘论坛 06 (1998): doi:10.16479/j.cnki.cn43-1160/d.1998.06.024. [31]陈谷嘉. "孔孟的人生学说与现代价值." 中国文化研究 03 (1998): doi:10.15990/j.cnki.cn11-3306/g2.1998.03.007. [32]陈谷嘉,吴凡明. "先秦时期德育思想的几个问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4 (1997): 1-7. [33]陈谷嘉,邓文初. "荀子“积善成德”的修养论." 湖湘论坛 05 (1997): 36-38. doi:10.16479/j.cnki.cn43-1160/d.1997.05.014. [34]陈谷嘉.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3 (1996): 28-30. [35]陈谷嘉. "论孟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系统."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2 (1995): 45-51+68. [36]陈谷嘉,章启辉. "论《司马温公家范》的家庭伦理思想." 求索 05 (1994): [37]陈谷嘉 ,陈小沙. "论玄学家的生命伦理思想."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2 (1994): 44-47. [38]朱汉民,陈谷嘉. "道德与养生——儒道生命伦理片论." 中国医学伦理学 01 (1994): 9-13. [39]陈谷嘉. "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李杨《两种智慧——科学与中国政治文化》读后." 湖南社会科学 05 (1989): 77-78. [40]陈谷嘉. "论张栻本体论的逻辑结构体系——兼论湖湘学派理学思想的特色." 孔子研究 04 (1988): 54-62. [41]陈谷嘉. "论中国封建社会人才模式." 求索 02 (1988): 45-49.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1988.02.010. [42]陈谷嘉. "中国伦理学史领域的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 06 (1986): 160-162. [43]陈谷嘉. "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三大特征." 求索 05 (1986): 41-49.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1986.05.008. [44]陈谷嘉. "孔子“与命与仁”说初探." 道德与文明 01 (1986): 29-31+34. doi:10.13904/j.cnki.1007-1539.1986.01.017. [45]陈谷嘉. "从社会生活的层次性看道德的共同点." 求索 04 (1985): 55-59+49.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1985.04.012. [46]陈谷嘉. "关于《大同书》的成书年代——兼与汤志多钧同志商榷." 江汉学报 03 (1963): 23-29. [47]陈谷嘉. "论张栻以“性”为本体的道德学说." 求索 03 (1990): 71-74. doi:10.16059/j.cnki.cn43-1008/c.1990.03.015. [48]陈谷嘉. "论孔子与"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湖南大学学报 05 (1990): 38-43. [49]陈谷嘉.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学报 06 (1991): 1-9. [50]陈谷嘉. "孔子与封建“三纲五常”道德规范体系——兼论孔子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 湖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02 (1992): 30-34+47. 1984年以前我虽未参加岳麓书院开始的修复工作,但对书院的修复很关注,书院的一些重要活动,我都应邀参加。1981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岳麓书院修复四十二号文件下达,指出书院修复要纳入湖南大学发展规划,体现千年学府的特点。经过三年的修复,书院已部分得到修复,局部对外开放,供游人游历参观。与此同时,以岳麓书院为基地推进湖南大学文科发展的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1984年,在副校长谢彦玮的领导下,接续岳麓书院千年文脉的筹备工作正式开始。而我则非常的荣幸,有幸成为这项策划和筹备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成为千年学府重光的见证者。1984年3月,谢校长几次亲临我家,向我咨询学校拟重建书院千年学脉、为今后文科发展奠定基础的意见和建议。我经过反复的思考,建议学校首先在岳麓书院设立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并拟定了详细的策划报告。4月11日,这是值得岳麓书院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没有任何装饰的教学斋开头靠北的一间房子里,坐着副校长谢彦玮,党委副书记刘久成,还有杨慎初、陈海波和书院修复办刘孟甫等同志。谢校长宣布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成立,下设书院研究室、理学研究室、古建筑研究室、资料室,研究所与修复办合署办公。接着刘久成书记宣布研究所负责人任命名单,杨慎初为研究所所长,主管书院修复,我和陈海波为副所长,我分管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1988年任所长)。从这天起,岳麓书院千年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我也从人文系调离,回归到我多年梦想的学术研究岗位,开启了影响半后生工作的重要经历。随着书院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我由一名单纯的普通教师变成了教师与行政工作双肩挑。书院文化研究所的工作完全是一个新的事业,毫无基础,开创时遇到了工作上三大压力。一是书院研究人才奇缺,受过大学专业训练只有三人,其中两名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另一位是大学攻考古专业,专业不对口,如何开展研究工作,队伍建设成为关键。二是经费来源无着落,书院的修复经费,国家并未正式立项,未列计划安排,其工作难度很大。其三,接续书院千年文脉,不但要在学术上的体现,而且教育功能也期待恢复功能。这些都是我当时面临的巨大压力。首先,必须在研究人员奇缺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设法开展研究工作。我为书院学术研究确定了研究方向,儒家文化(宋明理学、儒学)、湖湘文化、书院文化三个为研究方向,并分别确定了课题,分步推进。为了尽快形成研究队伍,实行开门办所,我们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省社科院聘请一批兼职研究员。他们直接或间接给我们的研究以很大的支持。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学者邱汉生和黄宣民老师亲自到书院为宋明理学研究班授课多日。还有湖南师范大学的杨金鑫、杨布生老师把书院看作是自己的家,承担了书院研究的任务。研究所两个年轻人(朱汉民、邓洪波)很快进入了研究的角色,担负了《岳麓书院史略》著述,计划的《岳麓书院山长考》《朱熹与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名人传》的著述全面展开(不到两年均已出版)。在此学术研究基础上,过两年即1986年,岳麓书院停辍已百年的教育功能得以恢复,通过高考招收历史专业班。从1984年到1986年,书院研究所两岁生日,召开了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岳麓书院一〇一〇年暨湖南大学定名六十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云集了全国的有关学者,美国、日本、韩国的学者与会,沉寂的书院空前热烈,极大地扩大了书院的影响。学界为这位千年历史老人的归来而欢腾,庆祝千年文脉的重光。困难重重的岳麓书院修复经费(包括研究所的经办经费)也逐步得到解决。书院从1984年以后续建的御书楼、文庙、园林的几大修复工程的经费,都是我经办的。我作为一介书生,在此经费中的筹措中得到了磨炼,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也使我有成就感的快慰。经过十余年精心修复,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崭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书院已向社会全面开放,进入到它的大的发展时期,无论在学术研究或是开放管理方面,进入到发展的新阶段。曾淡出世外的学术殿堂,重现它的异彩,井喷式的出现一批学术界有影响的学术成果:《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德育思想研究》《儒家伦理哲学》等等,颇受学界关注,有的被誉为精品之作,有的被《中国哲学年鉴》和《国家年鉴》作为重要学术成果收录与推介,有的如《中国书院辞典》《中国书院史资料》(上、中、下册),填补了书院史研究的空白。岳麓书院成为学界公认的书院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在理学研究上也相继出版了《张栻与湖湘学派研究》《湖湘学派源流》《宋明理学通论》等,处于全国理学研究的前沿,并且也成为了湖湘文化研究的重要中心。书院老师撰著的《中华文化通志·教化典》之《社会理想志》和《智育志》,连同《中国书院制度研究》《中国书院资料史》一道,推广到美国、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这是我校学术著作第一次走向海外。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出版著作三十多部,论文达到百余篇,千年老人迈开了历史的大步,跨进了我国文化的复兴时代,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在教育功能的重建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0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授予专门史硕士学位点,接着书院开展了研究生的培养,并第一次在我校开始招收留学生。在书院管理上也取到了进展,随着书院向社会全面开放,海内外的参观与游览者纷至沓来,隐身世外的历史老人,正以新的面孔迎接世人。岳麓书院作为千年罕见的高等学府,名声享誉海内外,目睹这个历史巨人,参观者引以为快。书院的管理也走上新台阶,千千万万的游人都感叹这是斯文圣地,也感叹这是一片精神家园。种种事实表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岳麓书院已进入到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岳麓书院从文物修复到重回学术重地,这期间经历的苦与乐,只有经历者才能真正的体会得到。能与书院结缘,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华章。我在岳麓书院度过的后半生,是我人生中最具有意义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