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中国乐器》一器成音,万物有声(第1季全5集)

 政博 2025-05-15 发布于浙江

纪录片《中国乐器》,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投资拍摄,第一季共五集,每一集讲述一种乐器,分别为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和古琴。

看出品方以为是一部“带货”的纪录片,然而,《中国乐器》诚意满满,不是讲技巧的教程,也不是博物馆式的展示。它让人看到一把古筝从泡桐树到音乐承载者的漫长旅程,让人听见一支笛子在手工火烤中的呼吸感知。这提醒我们尊重每一件乐器,也帮助我们重新理解音乐的文化与精神底色。


图片

河南 兰考 泡桐林


01

图片

如果你想真正听懂中国音乐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我们听过太多民族乐器的声音,却鲜少看见它们的诞生。
是谁,赋予一块木头以清澈的音色?
是谁,让一截竹子能穿越千年风声?
是谁,把生涩的原材打磨成舞台上的灵魂之器?
纪录片《中国乐器》,便是一次回到声音源头的旅程。五集故事,五种乐器——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古琴。它不仅让我们看到器物的匠造,更让我们听见中国音乐背后的人与心、艺与命。

02

图片

上海民乐一厂:从作坊到中华老字号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如果说敦煌壁画里保存了千年音律的形象,那么敦煌牌民族乐器,便是让古音复活的现实之声。

纪录片的拍摄方——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其技艺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1956年行业合作化,86家作坊汇为七社,1958年改组为国营工厂,1962年注册敦煌牌商标,自此成为民族乐器规模化生产的起点。

2011年,敦煌牌获评中华老字号品牌,涵盖古筝、琵琶、二胡等四大类乐器,被誉为“中国民族乐器行业的金字招牌”。这不只是生产厂,更是民族声音的守望者。

图片

03

图片

厂长与电视人共同成就的影像史诗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中国乐器》的诞生,来自两位民乐痴迷者的牵手:王国振与金建民。

1998年,王国振出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第六任厂长,上任时企业亏损近300万。十余年间,他不仅实现全面扭亏,还提出以文化铸品牌的战略,创办敦煌杯民乐大赛、携手顶级民族乐团合作巡演,使企业至2022年实现利润1.9亿元,毛利率达59.6%

而金建民,原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主任,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与执教长达20年,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他关注的不仅是音乐,更是音的根、器的魂。

2013年,两人共同启动《中国乐器》项目,跨越八省市,拍摄历时两年,采访数十位制琴宗师与演奏家。

这部纪录片,既是他们的文化理想,也是对民族音乐最真诚的告白。

图片

04

图片

听得懂木头说话的人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纪录片中,镜头一次次贴近手工的细节——用火烘竹、以线定音、听皮挑弦。
我们见证了这样一些人:
听木纹呼吸的制筝师傅,如何挑出最合适的泡桐木。
如何将一张蟒蛇皮与二胡木筒之间缝得像没缝过。
如何“吹口一锥”,为笛子定出命运的基调。
他们不以工匠自居,而是以听音识气为道。
他们说,乐器不是做出来的,是等出来的,是听出来的。
每件乐器都拥有个性灵气,真正的匠人,是那个懂它、愿为它等、愿陪它呼吸的人。

\

05

图片

演奏家:器与艺的双向奔赴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在《古筝》一集中,孙文妍抚筝如流水;《二胡》中,阿炳的琴声如泣如诉绪;《笛子》里,唐俊乔老师人美,笛声更美。

这些演奏家们不只是演奏者,更是乐器生命的共生者。他们与制作者常常多年相识,一起调音、共修琴。他们说:

“乐器不是工具,是你要共度一生的伙伴。”

器为体,艺为用,匠人为魂。这种三位一体的民族音乐生态,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声音宇宙”

图片

06

民乐:走向世界舞台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中国乐器》第一季播出后,版权已输出至22个国家和地区,并衍生出维也纳金色大厅民族乐器大师课等国际项目。

纪录片内容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乐器发展史》教材修订采纳,成为音乐专业学习的重要参考。

在纪录片第二季筹备期间,金建民不幸病逝。他未完成的京剧伴奏乐器章节,由团队延续完成,成为中国音乐纪录片史上一段沉重而珍贵的延续。这部作品也因此成为他留给这个时代的一部文化遗产。

如果你弹过琴,如果你热爱民乐,那你真的应该看看这部片子——
只有看过乐器的前世,才能真正奏响它的今生。

第一集  古筝

第二集  琵琶

第三集  二胡

第四集   笛子

第五集 古琴

镜头在此定格,探索从未停机。

 关注我,下一帧故事,等你来场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