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人活一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无琐事牵绊,最大的灾祸莫过于多心猜忌。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闲言碎语所困扰。 甚至因为替他人操心而弄得身心疲惫。 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舟。 人这辈子若想活得轻松自在,就不要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少管闲事,少说闲话,少操闲心,不仅是智慧,更是一种福气。 《醒世恒言》里讲:“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很多时候,烦恼和祸端往往源自我们对闲事的过度干涉。无论别人如何,我们只需做到管好自己,已经是一种难得的修养。我的伯父,年轻时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爱管一管。有一次,邻居两口子吵架,伯父前去劝架,结果被误伤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伯父感慨万千:“以前总觉得多管闲事是热心肠,现在才明白,不管闲事,才是真的智慧。”有人找他帮忙,他会先掂量自己的能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一律拒绝;有人找他诉苦,他也只是耐心倾听,不再轻易给出建议。久而久之,伯父的生活变得轻松了许多,心情也好了不少。不管闲事,并非冷漠无情,而是知道:世间万难,唯有自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不越界、不冒犯、不添乱,给自己和他人都留一份体面。 少说闲话有些话语说出口,再经过其他人口口相传,难免会被添枝加叶,最终面目全非地传到当事人耳中。保持一份缄默,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也是对他人的最大尊重。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大臣,为人正直,深受百姓爱戴。有一天,子罕的一位同僚在背后议论国君的私事,还拉着子罕一起评头论足。子罕听后,严肃地说:“君主的私事,不是我们该议论的。说闲话不仅无益,还可能招来祸端。”没过多久,这些话传到了国君耳中,国君大怒,将那位同僚贬为庶民。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一句话都像是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最终波及四方。闲话说得多了,朋友就少了;闲话传得久了,祸端就来了。少操闲心《小窗幽记》有云:“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老周是个典型的“操心命”,儿子结婚后,他总担心儿媳对儿子不好,每天都要打电话过问小两口的生活。有一次,儿媳因为工作忙没接电话,老周便胡思乱想,甚至跑到儿子家“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儿子和儿媳正在为工作的事吵架,老周的突然出现让矛盾更加激化。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儿子也对老周发了火:“爸,您能不能别管这么多?我的生活我自己能处理!”老周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操心不仅没帮到儿子,反而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张。老李的女儿远嫁外地,老伴总担心女儿过得不好,整天念叨。老李却劝老伴:“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咱们操心也没用,不如过好自己的日子。”他每天练练书法、养养花,偶尔和女儿视频聊聊天,从不干涉女儿的生活。女儿反而经常主动打电话来,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一家人其乐融融。白岩松在自传中写道:“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很多时候,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心里装得太多,操心得太多。人生路上,我们都是赶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少操闲心,不活在他人的眼里,不为无关的事忧虑,才能活出自己的节奏。人生下半场,学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精简圈子,专注自我,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点亮“在看”,余生愿你我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闲来无事,自在逍遥。*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