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千里 心意十足 --- 老姐严翠萍坚强乐观的人生路 探望关心慰问 飞越山水,情深义重。粽情千里,心意十足。5月中旬,长我6岁的三姐严翠萍在长子陪同下,从盐城乘坐飞机来闽南到“娘家”探亲。她拉着康养中弟媳的手话家常,吾妻清楚记得,三姐先后与大姐、二姐、哥哥、三姐夫等人,6次来到漳浦,吾妻对她深情地说:“你是我们最亲的亲人!”这次三姐带来家乡三宝粽60粒,又捎来家乡新鲜芦苇叶,利用当地6斤糯米、4斤三花肉(切片腌制),仅用两个多小时,再包了60多粒肉粽。粽情粽义,让亲友们品尝苏北粽子的味道,情义无价。 ![]() 在漳浦包粽喜开怀 ![]() 在漳浦包粽传艺 三姐多才多艺,能说会唱,内心强大,性格坚强,乐观直爽,手脚麻利,思维敏捷。如今智能手机成为掌上明珠,朋友圈内有500多人,发语音、写信息、拍视频得心应手。她与我不仅是同胞,还是小学的同窗,仅用4年时间就读完6年课程。高小时担任少先队大队长,是我这个调皮的少先队员的直接领导,趣事颇多。我因两个家庭的鼎力培养,升入初中、高中、大学,而她却因经济困难回村务农。趁这次欢聚,我询问了她生平经历,作了些记录整理。为了叙述方便,以下采用第一人称予以介绍。 ![]() 在茶博物院内留影 ![]() 在漳州市区喝闽南功夫茶 妈妈的言传身教 1939年,我出生于江苏盐城南严庄农家。外祖父曾为私塾先生,妈妈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和善礼让。她说的许多话很有哲理,例如:世上只有一个便宜,你争去了别人就没有了,占便宜要吃大亏;我不如人千千万,人不如我万万千,好心态才有好日子;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人在难中想好友,患难相帮显真情;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人要争气;忍字头上一把刀,千万不能冲动;人在吃苦中长大,吃苦是福,吃亏是福……令人印象深刻。 8岁学会包米粽 每年过端午节,家家都要包粽子。妈妈是村里包粽能手,常帮邻里包粽,忙完别家忙自家。8岁那年,我看着妈妈包粽手痒,拿起粽叶比划。那年月米很金贵,妈妈赶忙呵斥,让快停下,别把米糟蹋了。我不肯住手,认真地包着,米没外漏,一个小粽子包好了。妈妈转怒为喜,小粽子给你吃。我频频点头,包得更积极了,连包了十多个,吃到自己包的小粽子,心里特别香甜。从此爱上包粽子,这一包就包了80年,欲罢不能! 难忘的业余文艺演出 小学毕业后,回村参加农业生产,当生产队会计员。我们村文娱十分活跃,自导自演抗日淮剧《渔滨河边》,演员记工分。我担任女主角郑廷珍,舅舅当匪连长,哥哥饰大地主,二姐演革命群众胖奶奶。晒谷场上搭起大舞台,媒汽灯如同白昼,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少赶来看戏,三个小时的戏人群不散,纷纷喝彩。演出之后,父亲当起业务导演,对角色的得失进行指点,评价内行。后来我被邻近的秦南公社文工团招去,打腰鼓、踩高跷、演唱,宣传三面红旗。两年后文工团解散,我又回村当农民。 辗转内蒙回到城区定居 1961年,我与秦南秦北村的杨加年结婚,他当过三年兵,接着被招入位于内蒙古的保密军工厂,婚后不久即去厂里上班了。丈夫为人耿直,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我俩共养育两子一女。我多次辗转去探亲,带儿拖女。直到1971年,才获准携同孩子到内蒙定居。这是一家有3万多人的大工厂,专门生产坦克大炮,保卫森严。全家住在家属区小宿舍内,其间我多处打工,补贴家用。1981年丈夫退休,一家人回盐城市区定居。1985年在众亲友帮助下,于双元新村购地建成二层小楼,终于有了安定的家。1982年3月,我作为计划内合同工,入职国营建筑公司,安排到食堂工作。起早摸黑,辛苦备尝,到1993年退休,竟然被告知是零退休工资,而且后来无法落实政策,只能徒呼奈何。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晴天霹雳,祸从天降。2005年,丈夫外出行走时被电动摩托车从后面撞倒。肇事车逃逸,丈夫送医院抢救一个多月后去世。我日夜护理,急火攻心,身体亮起红灯。一检查,医生说是“脑梗死”,回答硬气:“我才不死呢!”一做心电图,说是心血管堵塞,需搭两个支架12万元,我坚决不做手术,采用吃药控制。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使身体逐步恢复了健康。 老有所为做喜欢做的事 丈夫突遭横祸,顶梁柱倒了,经济来源断了,我不能被压垮,倔强地从厄运中奋起。65岁后自谋职业,老有所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包粽子收取加工费。粽子包得好吃好看,很快粽子奶奶名气越来越响。我70岁时参加盐城市包粽子比赛获佳绩,电视台献上生日蛋糕,发给奖金690元。后来盐城晚报刊登整版包粽子图片,我的画面最大最突出。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年四季都是包粽子的旺季。生日粽、升学粽、定亲粽、回门粽、团聚粽,花样繁多;白米粽、一宝粽、二宝粽、三宝粽、肉粽、状元粽,层出不穷。我按定单生产,货真价实。还有人专车从外县赶来,购好粽子再赶回去。一年可收入3万多,许多人称赞粽子特别好吃,我很有成就感。 ![]() ![]() 珍惜晚年的幸福生活 近18年来,家庭幸福和谐,两位儿子、儿媳及女儿孝顺。全家生活水平提高,儿女们劝我不要再包粽子卖了。这次来漳浦,弟弟也劝我尽量少接订单,少操劳辛苦,多唱歌娱乐,珍惜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我感谢他们的厚爱,接受他们的建议。 ![]() ![]() ![]() 真情可贵,关爱无价。在闽南探亲的短短四天内,两地亲友用各种方式表达问候。漳浦的亲人天天好菜好酒好茶招待及游玩,盐城的亲人天天用电话、短视频、诗文等形式沟通赞美。现附上诗歌一首,以作结尾。诗曰:“八七高龄志未休,粽香巧手韵长留。千山远赴寻亲路,一片慈心解弟忧。素手翻飞缠玉缕,温情漫溢绕琼楼。盐城风味传闽地,岁月如歌德范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