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开阅读课,既有阅读本来就是语文学习之核心的原因,也有当下高中生自身存在阅读短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高中生通过阅读打开一条通往世界便捷之路,这条路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这条路是需要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累积,不断思考之后去慢慢摸索,慢慢寻找的。
因为阅读是阅读者与写作者通过文字建立起精神联系的一座桥;因为阅读是阅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写作者的思想的最好的方式,也是阅读者进步感受写作者展示个人才华最佳路径,更是阅读者在与文字的大量接触时,不断去粗取精,不断内化写作者思想精髓的过程。而这恰恰是阅读者提升的过程,进步的过程。
阅读课,则是一节四十五分的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当下喜欢的一本书籍,静静地阅读,静静地享受在文字森林里独自旅行过程,静静地用自己的大脑不断地吸纳书籍中的大量文字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有要求,既要求学生能安静专注地读一本书,有质量地将书中的内容理解下来,也希望学生在这样一个看似孤独的精神行走之中,慢慢品味出阅读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区别,阅读古书籍与当代小说散文的差异。当然这个阅读的过程每个人的感受并不一样,也许有人是能专心致志地阅读自己精心挑选的一本小说,能沉浸其中享受这么一段美好的精神旅程;也许有人并不喜欢阅读,只是迫于老师安排了这样一节课,连书都没有带,只是随便的借了一本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内容的书或者杂志,在这一节课里随意地翻了几十分钟,其间还可能因为有的疲倦打了瞌睡;当然也有人捧着那本书,一本自己并不太了解的书,翻阅了半天,却怎么也读不怎么进去,尽管一节课下来,似乎历经千辛万苦读了十几页,但那种辛苦真是一般人难以理解。
当然无论怎么样,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里,大部分人是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地阅读着手里的书籍,与文字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虽然谈不上收获颇丰,但只是这样一节课,大家还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了日常上课体会不到的美好:书籍里美好的情感,精辟的思想,严密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