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总穴与八会穴:中医经纬疗法的 精髓中医针灸学博大精深,人体720个穴位中,古人通过反复临床实践,精选出八个最具代表性的穴位,称为'八总穴'。这八个穴位配合'八会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纬疗法' 如同织网捕鱼,让疾病无所遁形。掌握这套方法,临床施治便能得心应手。 ![]() 一、八总穴的临床妙用 胸肋阳陵:阳陵泉穴被誉为'筋会',主治各类筋脉拘急之症。从腿痛痉挛到偏头痛,从胸肋拘急到神经官能症,但凡出现'风象'——即游走不定、抽搐紧张的症状,此穴皆可缓解。因其显著的松弛效果,阳陵泉又被称为'松弛穴',相当于中药里的四逆散。 胸脘内关:内关穴是治疗心胸疾病的要穴。曾有一患者胸闷心烦,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稍缓,但夜间仍难入眠。针刺内关配合太冲穴,症状立消。此穴不仅能宽胸解郁,对血脉不通引起的各类疾患均有良效,可谓'一穴通,百脉和'。 脘腹三里:足三里是调理脾胃的第一大穴。明代医案记载,一位口疮患者久治不愈,医者反其道而行,用温热药肉桂治愈。这说明脘腹问题不能一味清热,而要辨证施治。足三里配合艾灸,对虚寒型脘腹疾病尤为适宜。 面口合谷:合谷穴治疗头面疾病效果显著。牙痛患者若在排尿时加重,多属肾虚,单用合谷补法配合六味地黄丸可愈。这体现了中医'上病下治'的整体观念。 二、八总穴的配伍智慧颈项列缺:列缺穴不仅治颈项强痛,还能调理肺系疾病。与委中穴配伍,可治疗肩背疼痛,展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 颅脑太冲:太冲穴堪称'清脑要穴',从癫痫发作到梅核气,从眼疲劳到岔气腰痛,均有奇效。与合谷配伍形成'开四关',可调畅全身气机。 腰背委中:《黄帝内经》云:'腰背委中求'。急性腰扭伤时,委中穴刺络放血可立竿见影。这验证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古训。 少腹三阴交:三条阴经交汇于此,是妇科要穴。通过按压三阴交的疼痛程度,可判断痛经严重度;观察压痛点的变化,能监测治疗效果。但孕妇禁用,以免影响气血平衡。 ![]() 三、经纬疗法的临床思维 将八总穴与八会穴配合使用,形成'一经一纬'的治疗网络。如: 筋病取阳陵泉(八会穴之筋会)配太冲(八总穴之颅脑) 血证取膈俞(八会穴之血会)配三阴交(八总穴之少腹) 这种配伍方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髓。正如古人所言:'学透八穴,可独当一面',但要想成为真正的'针客', 还需过四重境界:眼界要高,手法要巧,力道要雄,德行要厚。 八总穴之所以能变化出千百种治法,关键在于把握'穴性'与'病机'的对应关系。每个穴位都是一个'药库',配伍得当则疗效倍增。 这套传承千年的取穴智慧,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法宝,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
|
来自: 新用户85697915 >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