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跟我的学生念叨:咱们中医虽然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精密仪器,但照样能把你体内脏腑的虚实寒热摸得透透的。这话,也是我的恩师当年手把手教给我的。 如今,我传承着恩师留下的医案与经验,运用他教的方法,不知道帮多少高血压患者稳住了血压。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去年接诊的患者老周,他的案例啊,特别有代表性! 患者老周是一名 48 岁的外卖骑手,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多接单,常常顾不上好好吃饭。为了冲业绩,还经常熬夜跑单。他的血压监测数据很不乐观,收缩压在 160 - 170mmHg 左右,舒张压也在 100mmHg 以上。 ![]() 老周攥着体检报告,满脸疑惑又带着点紧张:“黄大夫,我平时就是偶尔觉得脑袋发沉、胸口闷,歇会儿就好了,血压平时也就偏高一点,应该没啥事吧?” 其实像是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不像有些急症一样症状明显,所以很多患者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高的,那就吃点药压一压,平时都不太放心上,更别说规范系统的治疗了!但是老周的血压已经到了必须要积极治疗的地步了,否则拖下去迟早并发症要找上门! ![]() 长期不规律的生活,让他落下了一身毛病。除了头晕胸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忍不住发火。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又总是被噩梦惊醒,第二天起来浑身没劲,连送餐爬楼梯都直喘气。 我看他面色暗沉,舌质暗红,舌苔又黄又腻,把脉时脉象弦滑有力。 建议他先暂停工作,住院调理一段时间。老周一听就急得直跺脚:“黄大夫,不行啊!我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一天不跑单就没收入,能不能开点药,我肯定按时吃,过一段时间我再来复查!” 看着他焦虑又无奈的样子,我安慰道:“你也别着急,住院只是更规范系统的治疗,及时监测你的情况,咱也能想其他办法。” 于是,开出药方: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杜仲、桑寄生、益母草、牛膝、夜交藤 。 ![]() 服药效果如何?患者服用两周后反馈,头晕的症状稍有减轻,晚上入睡也比之前容易了些。一个月后复诊,他高兴地说心慌胸闷的次数变少了,脾气也没那么暴躁了。 复诊时,脉象有所缓和,我在原方基础上加了夏枯草,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经过四个多月的调治,他的血压稳定在 130 - 140/80 - 90mmHg。 这几味中药看似平常,实则蕴含三层精妙医理: 一、天麻、钩藤、石决明 —— 平肝潜阳息风 高血压在中医属 “眩晕”“头痛” 范畴,肝阳上亢是常见病机。天麻平肝息风止痉,为治眩晕之要药;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三药合用,如同为上亢的肝阳 “按下刹车”,缓解头晕目眩、头痛耳鸣之症。 ![]() 二、黄芩、栀子 —— 清肝泻火解毒 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节,易致肝火上炎。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二者配伍,能有效清泻肝火,改善口苦咽干、心烦易怒等症状。 三、杜仲、桑寄生、益母草、牛膝、夜交藤 —— 补益肝肾、活血安神 “久病多虚”,高血压患者病程久了,肝肾易虚,且体内可能有瘀血阻滞。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夜交藤养血安神。五药合用,既从根本上补益肝肾,又能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改善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 高血压虽然是个常见的慢性病,但慢性病≠不严重!虽然前期症状不明显,但一定要重视,等到出现并发症就比较麻烦了!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及时管控,把身体调理得棒棒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