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口腔的健康不仅仅关乎牙齿的清洁问题,更关系到全身的健康。 有些时候,刷牙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某些时段刷牙,可能让人吃到“苦头”,甚至给身体带来更多风险。哎呀,是不是觉得有点离谱?但这确实是医生的忠告。 刷牙,不能随便刷有些人觉得,刷牙就是个简单的事,随便早晚刷一刷就好了。其实不是的,尤其对于65岁以上的老人,刷牙也有技巧和时机。 很多医生都表示,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在以下三个特定的时间点,宁可忍受口腔有点异味,也千万不要刷牙。 刷牙后立马吃东西,牙龈可能“罢工”吃过早餐之后,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牙齿有些异味,就立刻去刷牙,给自己清清口。可是,老人如果在吃完东西后马上刷牙,牙龈可是会“受伤”的。 因为进食后,口腔内的酸性环境会变得更加明显。如果马上刷牙,牙齿表面的釉质很可能被过度磨损。 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牙釉质早就变薄,根本没有年轻时那么坚固了。 有数据表明,牙釉质的损耗和口腔内的酸性环境密切相关,吃完东西之后,特别是吃过酸性食物时,口腔内的pH值处于酸性状态,这时候刷牙可能会损害牙齿的表层。 而且,老年人牙龈萎缩较为普遍,刷牙过后直接使用牙刷刺激牙龈,容易导致牙龈出血或进一步的萎缩。 牙龈健康很重要,老年人如果刷牙太过频繁,容易加剧口腔问题。 因此,最好等待30分钟后再刷牙,让牙齿和牙龈有时间恢复。这30分钟,虽然看似长了一些,但绝对是保护口腔健康的必要措施。 刷牙前,嘴巴里的干净程度很关键很多老年人在刚起床的时候,口腔会有比较明显的“早晨口臭”。这时候,可能急匆匆地去刷牙,觉得把口腔清理干净就好了。 错!这也是一个不合适的时机。医生建议,起床后最好先用温水漱口,以刺激口腔内的唾液分泌。 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口腔内的唾液分泌会大大减少,细菌会在口腔内积聚,早上刷牙的时候,容易引发口腔的不适,甚至加剧牙龈的负担。 研究表明,口腔干燥是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口腔的自然保护功能大大减弱。 直接刷牙容易增加牙齿和牙龈的摩擦,引发口腔不适。而通过漱口,帮助清理掉部分口腔内的残余细菌,给口腔一个缓冲时间,再刷牙,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清洁口腔。 进食后不要急着刷牙,给牙齿时间恢复我们都知道,吃东西后,尤其是一些比较油腻或酸性的食物,会在口腔内留下很多“痕迹”。 此时,很多老年人会迅速去刷牙,感觉可以把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可是,医生提醒,吃完饭后,最好等15分钟再刷牙,尤其是吃了富含酸性的食物(比如水果、咖啡等)后。 原因其实很简单:食物中的酸性成分在进食后会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反应,造成短暂的牙齿表面酸性环境。 而等15分钟后,口腔内的酸性物质得到稀释,唾液自然恢复了牙齿的保护功能,刷牙时牙齿的表面就不容易受到过多的损伤。 刷牙时的“暴力”行为,老年人要注意我们都知道,牙刷的硬度分为软、中、硬三种。很多人为了刷得更干净,总是选择硬毛的牙刷,这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并不适合。 老年人的牙龈本来就比较脆弱,如果过于用力地刷牙,可能会损伤牙龈,引起出血或牙龈萎缩。 尤其是老年人一旦进入60岁以上,牙齿的结构和牙龈的健康状态都发生了变化,牙齿变得比较松动,牙龈容易出现萎缩。 刷牙时如果动作过于用力,不仅不能彻底清洁口腔,反而可能造成口腔内细菌的二次感染,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 根据一些老年人口腔健康的调查,60岁以上的人群,约有40%的人因为刷牙过度用力导致了牙龈出血或疼痛。 所以,老年人最好选择软毛牙刷,而且刷牙时力道要轻柔,避免暴力刷牙。刷牙的频率应该保持早晚各一次,轻轻地刷,顺着牙齿的方向,动作要温和,不要过于急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