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抄作业的也是一种能力,李广利一直到死都没有抄到卫青的作业本?卫青、霍去病之后大汉的这些将军恢复了正常的水平,路博德、公孙贺等人在对阵匈奴中占不到什么大便宜。刘彻慢慢就死了再与匈奴打灭国战的念头,到了公元前97年,刘彻征发7万精兵由李广利为主将出征匈奴,还分别派两路奇兵,但是这些将领都是普通水平,也没有能超正常发挥。 单说李广利,作为汉军主力,他带的7万人直接进入匈奴境内,这里就有人说了,卫青的班底呢,路博德这些名将不是卫青的老部下吗,考不过学霸,抄作业总没有问题吧? 李广利这次北征匈奴,总兵力达到7万,比卫青时漠北决战的人数还要多,那一次匈奴打不过卫青,主动逃走的,这次呢,匈奴人也准备抄个作业,给汉军来点狠的,当年匈奴的祖先在人数占优的情况被卫青打得满地找牙,这事也让匈奴人几十年都抬不起头。 就像1962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出兵攻击中国被打服了,印度和中国和平了近半个世纪。但是这个耻辱是让印度人难忘的,所以莫迪老仙上台后,痛定思痛,他们开始抄中国的小作文,在当年美苏争霸时中国怎么做的,莫迪现在中美之争里看到了印度的机会,学当年的中国学得有模有样。 然而抄作业,填空题,能搞明白,选择题,你抄个A、B、C、D,不一定真的能理解为啥这题选B,而不选A! 所以抄作业也不容易,李陵能抄到80分,李广利就只能抄个50分,及格都难。 莫迪老仙抄到多少分?印巴后续的战争就能看出他的水平了,如果他一意孤行,一直打下去,这作业就不及格了。 李广利的骑兵6万,步兵七万大军出关后,遇到了匈奴的主力,10万骑兵敢碰李广利的6万步兵加7万骑兵,汉军作战水平还在的,匈奴尽管10万精骑兵,但也没有办法占到汉军的便宜,李广利出现在匈奴王庭对匈奴人震憾远大于实战,匈奴这个时候也很虚弱,失去河套地区的大片肥沃地区后的匈奴处境相当艰难,而汉军第二次远征大漠,匈奴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提心吊胆。 按理说,李广利手里的军队总数是高于匈奴的,但是他指挥战斗的水平实在是很差,人数越多,越乱。卫青当年带着5万翻山越岭到漠北看到匈奴单于的10万大军,他是先派5000骑兵去试探一下,剩下的大军就马上进行了休整,补充弹药,建筑工事。 李广利是一轰而上,这时匈奴军队的战斗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成长速度远非当年的卫青时代可比,双方都没有得到什么便宜,于是就都不想耗。 除了李广利外,还有公孙敖的四万人,也没有打过匈奴的左贤王,匈奴人抄作业成功了。 这一战之后汉武帝对匈奴的战略改成了消耗战,以国力整体消耗为战争的主要目的,汉军只要能遇上匈奴,对匈奴人来说就是败,因为匈奴整体的国力太差了,他们消耗不起。 李广利第一次带兵远征匈奴,曾有短暂胜利,但是打赢了这后,他就放松警惕,最后被匈奴人包围,幸亏赵充国拼死相救才得全身回国,第二次又打成这个样子,刘彻和整个军界对李广利的都无比失望。 但是这两次战争,刘彻也觉得军中存在不太听话的氛围,卫青留下势力封侯的太多,大家持宠而骄,这帮人打仗出工不出力。 刘彻决定对军队进行换血,于是军队出来了一批以赵充国为代表旧赵地的将军。刘彻提拔公孙贺当丞相也有要削弱这批人军权的想法,公孙贺娶的是卫青的姐姐,也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但是刘彻的丞相就是一个顶锅用的,公孙贺听说自己被任命为丞相,当场就哭了,为什么哭?他是政治家,当然明白卫家势力成为刘彻的碍眼包。 当上丞相之后的公孙贺自己处处小心,但是他的儿子却是个显眼包,这小子处处借着家族势力处处伸手。 于是卫家势力终于和赵地的势力碰上了。 燕赵之地,自古出英雄,这里因为一直与匈奴交界,导致当地的人特别勇武,本来山东出文人,山西出武将,但是赵地的人看到了一个机会,就是抄作业的机会,他们竟然处心积虑地策划了一场惊天的大谋划。 李广利作为一个毫无军事能力的人因为自己的妹妹而富贵,这种路径被证明有效之后,赵地的精英们就精心策划了一起大型抄作业活动。 要完成这些作业,需要的步骤很多: 第一步,要有个鱼饵。这就像我们今天网上说的事件营销,李夫人是靠一首流行歌曲而进入刘彻的视野的,第二次再找个人再唱“北方有佳人”这样的歌,就太过于浅漏,于是赵地的这些高手决定从事件营销转为全域营销,他们精心编了一个故事,把这个包装成一个带有玄学色彩的祥瑞。 这个故事漏洞百出,说北方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从生下来手就握着,打不开,这么多年,大家都猜她的手里是不是握着什么神奇的东西。这事神乎其神,越传越玄。地方官把这当成祥瑞上报,刘彻一开始也不以为意。 于是赵地的人就策划了第二步:这一步就是要想办法让刘彻到赵地去巡游,要做到这一步有几个前提条件,包括不限于:李广利进攻匈奴不能赢,又不能输得太厉害。匈奴人要敢于来大汉边境抢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刘彻自己起心动念想要去边境看看。 这些步骤全部完成,靠普通的势力是不行的,所以朝廷里要有人,什么样的人比较合适? 江充这个棋子就横空出世了,江充的任务就是不惜代价成为刘彻身边的重要的人,所以江充是不缺钱的,他也有路子往上爬,所以围着他的项目,就是要送他到刘彻身边。 江充是如何才进入刘彻身边的,史家都没有往深里追究,因为这里面藏着皇权与权臣斗争的底层密码,谁反这事写得太明白,谁都不可能有好果子吃。 班固也好,班超也好,班家人是参与过类似的项目,所以他们对此语焉不详就很正常了。刘彻到了河间,听说有个奇女子从生下手就握拳不能松开,觉得非常奇怪,就召来行在,结果神奇的事发生了,这紧握的拳头遇到刘彻一抚摸,就松开了,底下的人喊万岁,刘彻也高兴,就把这个钩弋夫人带进了宫。 进宫之后,这一系列的谋划就进入了第三步。 这个钩弋夫人也一直很低调,表面上对皇后相当尊重,但是她是带着使命来的,所以她来了之后不久就宣布怀孕了,而且这一怀就怀了14个月。 这一系列的操作,全部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老来得子的刘彻这时也就昏了头,这大概是很多男人的通病,张纪中也好,王石也好,老来得子的李双江也好,都会因此而失去之前的理智。 而且赵地这一谋划是长周期的大谋划,自然要借此搞一些事,刘彻正好也昏招频出。刘彻说:“听说当年尧也是十四月而生,如今钩弋亦然,应该命其所生门称为尧母门。” 前三步完成都非常顺利,现在需要让钩弋夫人所生的这个儿子当上太子,就后面国家掌握在谁手里,就说不定了。 但是这时对于新生儿刘弗陵来说,他要想成为太子,还有一个大的阻碍,就是太子刘据,刘据当太子很多年了,而且做人做事也很谨慎。江充就就试探过刘据,如果刘据智慧高一些,赵国这帮势力也有可能会收敛一些。 赵人江充这时当上水衡都尉。一开始,江充担任赵敬肃王的门客,得罪于赵国太子刘丹,逃到京城告发赵太子一些丑事,赵太子坐废。刘彻召江充入宫面见。 江充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于是把自己整理得容貌魁岸,被服轻靡,刘彻与他一交流,发现这个人对政治非常有见解,大为欣赏,于是江充有宠,拜为直指绣衣使者,让他督察贵戚、近臣,哪些人逾规侈奢的,江充举劾无所避,认为他是忠直之人,所有进言皆符合皇帝的心意。 有一次跟从刘彻一起赴甘泉,遇到太子家的使者乘车马行驰道中,江充没收其乘车马归吏部。太子刘据知道后,命人找江充走后门,希望江充能给个面子,刘据说:“并非爱车马,主要不想把这种小事让皇上知道,以教敕亡素者,希望江君宽释底下的人!”江充呢,本来就带着任务来的,他们主动找太子的茬,就等着太子来找他,才有理由向皇帝刘彻打小报告,江充马上把太子找他说情的这些事报告给了皇帝。 刘彻说:“人臣应当这样!”更加信任江充,一时间江充威震京师。这个过程,太子刘据一直都是以普通的意外在处理这个事,然后却不知道别人是设计好的圈套等他上钩。刘据有没有破解之道,当然有,他如果主动找刘彻报告说:“江充这人很忠诚,能不畏太子的权势,而按法办事,希望皇上重用他。”主动提出让刘彻去奖赏这个人,江充前面的那一系列的骚操作就破了。 可惜刘据段位不够,而这一次过招,也给江充们下了决心要干掉太子,扶持刘弗陵上位。 于是赵地势力决定实施第二阶段的大计划,这个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灭了丞相公孙贺,消除皇后的势力;第二步,借匈奴的手灭掉李广利;消除潜在的外戚竞争对手;第三步就是逼刘据犯错,然后除掉太子。 这些计划是环环相扣的,但是动作太大,当然也会有人有所警觉,第一个警觉的人就是丞相公孙贺,公孙贺当了丞相就相当紧张,知道卫家势力强到刘彻有些不满了。公孙贺有点像是吕后家的樊哙,这种地位的人都是极度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万劫不复。 公元前92年夏天,大旱。有一天皇帝在建章宫里睡意朦胧地,迷迷糊糊看见一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这个人有问题,下令收捕。这个家伙一吓,扔掉剑就跑,找了整个皇宫都没有找到。皇上大怒,斩了门候。 这事一直让刘彻心里不安,一直到冬天十一月,征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宛,关闭长安城门抓人;过了十一天才解开。 这事引发一个新的惊天大案,丞相公孙贺的夫人叫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公孙贺因此有宠。尽管公孙贺自己很警惕,但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却是个愣头青,他在替其父为太仆时,骄奢不奉法,擅自动用了北军军饷的钱,一千九百万;事情被人告发发,下狱。这时皇帝下诏抓捕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了给儿子赎罪,亲自请求抓捕朱安世以赎公孙敬声之罪,皇上同意了。 公孙家毕竟是有势力的,很快就抓到了朱安世。 朱安世笑着说:“丞相祸及宗族了!”于是人在狱中上书,告“他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而且乘皇上在甘泉,安排巫者在皇上才能骑马大道边埋木偶人,祝诅皇上,有恶言。”请注意,这个朱安世的能量是非常大的,这种皇帝都查不到的事,他却有鼻子有眼的门清。公元前91年春天正月,抓捕公孙贺入狱,案件查实;父子皆死于狱中,其家族被诛。任命涿郡太守刘屈氂为丞相,封澎侯。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景帝的孙子,刘彻的侄子。因为这事发生,刘彻干脆发难,到了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弟大将军卫青的儿子长平侯卫伉皆因这事而被诛杀。 有人说,公孙贺一家人怎么不拿钱出来买自己命? 刘彻对卫家的势力有些警惕,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樊哙当年对刘邦可没有任何拿得出来说事的过错,刘邦命陈平周勃去军中斩杀樊哙,公孙贺这家人破绽太多。 这个事里疑点太多: 第一就是那个拿剑的人去了哪里了?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 第一,刘弗陵是怀了14个月才生下的,这不符合常理,作为皇后的卫子夫,为什么没有能发现什么内情? 第二,公孙敬声作为一个纨绔子弟,本质上家里并不缺钱,他为什么要动用军资?是什么事逼得他要这么干?为什么要搞这个巫蛊之祸,是谁给他出的主意,这批人去了哪里? 第三,朱安世作为一个普通民间的游侠神通广大到对丞相的一举一动清清楚楚,这个情报系统来自哪里? 只能说,刘彻在故意装糊涂卖破绽,赵地的势力想要上位,刘彻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赵地出名将,而刘彻对卫青之后的军队非常不满,一直想要换血,公孙敖、公孙贺、路博德等一帮人,在获得权势之后哪有什么干劲,我们开一个公司,当一个高司高层有了签字权的,他们有几个会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为了帝国去拼命的,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国家的明天,一个营收过几千万的公司里,那些副总有几个不是想着如何保自己的位子,而公司能如何发展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所以眼前的一切都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而老板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华为是不换思路就换人,建立了一套体系,对比一下,汉武帝就是今天任老总的位置,他时刻思考帝国向何处走,在这个大前提下,选人用人和换人,所以不符合要求的动则杀之。 刘彻看到李广利第一次出击匈奴,赵充国这帮人的勇猛,他也想在这些权势远不如南阳集团的势力里挑出一批新人。所以江充为什么能得到重用?因为江充就是引流工具。 那么钩弋夫人玩的这一套刘彻心里知道吗?应该也是门清的,但是为什么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很昏庸,太子刘据在这样环境下,能不能把身上那些弱者劣根性给磨掉,刘彻也不清楚,但他必须要给太子加码,大号练废了练小号,这是刘彻传达的一个明确的信号,他对赵地这些势力玩的这些东西心知肚明,就看太子在这个过程中能懂得多少了? 这里要说的第一疑点,就是那个拿剑进宫的中年人,这种事在东汉时经常发生,后宫借刀杀人的都有内外呼应的。 一种情况是这个人太子的人,准备动钩弋夫人的,但正好给刘彻碰上;一种情况下,这个人是钩弋夫人那边的,想要借刀杀人,弄掉太子。无论是哪一方的,刘彻大动干戈的这一封城,双方肯定会有各种破绽露出,从这出戏的结果看,太子没有这个脑子,也没有这样的长远计划,更没有这样的胆子,所以这个人一定是赵地这边的势力派来的,赵地是一帮很有个性的人,刘邦当年就因为对张敖态度不好,不按礼数接待,这帮人就要刺杀刘邦。所以后面文、景等都对赵地那边防得多,把机会都给关死了。直到刘彻后期,才开了口子,所以赵地那边的势力出手的可能性最大,他们就是来试探虚实的。如果是这种情况,这个人的藏身之处,钩弋夫人是准备过的。 有大神说这可能就真是刘彻人老眼花看错了,所以后面才会搞巫蛊之祸。 这个人如果是赵地的人,刘彻为什么要抓赵地一个游侠,史家没有交待,这里面就潜藏着更多的暗线了。这个被称为阳陵大侠的朱安世精准打击的就是卫家的势力,他的举报竟然被汉武帝刘彻当成了证据,这种事谁说得清,古代没有指纹,也没有DNA检查,所以刘据在自己势力被一个个剪除过程中,无能为力。刘彻估计对他更加失望!一个自保能力都没有的人,如何能保得住汉家江山? 很显然,这时想要干掉太子的势力有好几支,其中李广利家族势力算一支,赵家钩弋夫人为代表的算一支。公孙贺这家人呢,最早是想和稀泥,不在这些势力中站队,他装糊涂,所以朱安世就肯定是赵家或者是李广利那边的。 公孙贺如果想抓这人,早就抓了,但是一直没有动,也有所顾忌,直到他儿子被刘彻抓了,不得不出手,这时他也被刘彻看透了,这种人是政治斗争中最不靠谱的,谁都能出卖的一种人,所以公孙贺这家人,结局无论如何不会好,不管谁上台都不会留他们。 我们读史书,不是为了破案,而是思考自己如果身处其中要如何处理?让自己能看透局面,从而找到破局的关键。 朱安世本来是太子刘据拿来准备关键时候对付某一个对手的,但这张牌被公孙贺为一已私心给用烂了。 刘据有什么办法处理这个复杂的局面吗? 作为一个穿越而去的你,处在刘据位子上,要如何才能自救? 我们评论区看看有没有大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