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畛川行吟(通韵)‖刘孝敏

 宛丘文学 2025-05-16 发布于河南

畛川行吟(通韵)
       刘孝敏


漫步畛河川,
高山欲语言。
虽怀霄汉志,
今日已无缘。

  刘孝敏的《畛川行吟(通韵)》以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漫步畛河川时的感怀,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捕捉,又暗含人生志向与现实落差的哲思。以下从诗意、技法、情感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1. 诗意解析‌
‌首句“漫步畛河川”‌:以平实的笔触开篇,点明地点与行动,奠定全诗“行吟”的基调。“漫步”二字隐含闲适与沉思,暗示诗人并非单纯游赏,而是借景抒怀‌。
‌次句“高山欲语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高山以灵性。山“欲言”却未言,形成含蓄的张力,既表现自然的壮阔,又暗喻诗人内心有待倾诉的感慨‌。
‌第三句“虽怀霄汉志”‌:转折直抒胸臆,“霄汉志”象征高远的理想(如仕途抱负或人生追求),与首联的静谧形成对比,凸显志向的宏大‌。
‌末句“今日己无缘”‌:以“无缘”收束,坦然承认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此句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既有无奈,亦含释然‌。


‌2. 艺术技法‌
‌意象对比‌:
‌自然意象‌(畛河、高山)与‌人生意象‌(霄汉志、无缘)交织,形成空间与理想的碰撞。高山沉默却欲言,恰似诗人“志在霄汉”却“无缘”的境遇,物我相融‌。
‌语言凝练‌:
五绝体裁要求高度浓缩,诗人仅用20字便完成“景—情—理”的递进。如“欲语言”三字,既写山势逼人,又暗示诗人内心的对话感‌。
‌留白手法‌:
末句戛然而止,不赘述“无缘”之因,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这种克制与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传统一脉相承‌。


‌3. 情感内核‌
‌壮志难酬的怅惘‌:
“霄汉志”与“无缘”的对比,揭示传统文人“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普遍困境,与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异曲同工‌。
‌与自然的和解‌:
高山“欲语言”却终未言,诗人亦未强求“霄汉”,转而接纳现实。这种“不言之言”体现道家“顺应自然”的智慧,与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相通‌。
‌现代性反思‌:
若结合诗人刘孝敏的退休职工身份,诗中“无缘”或可解读为对平凡生活的诗意升华——虽未达“霄汉”,却在畛川漫步中寻得心灵栖居‌。


‌4. 对比与升华‌
‌与同类作品比较‌:
相较于其《惊蛰日》的明快(如“桃花笑和风”),本诗更显沉郁,类似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的移情手法‌。
与张祜《山色远含空》的隐逸超然不同,本诗在“无缘”中保留了对“志”的执念,更贴近现代人的精神矛盾‌。
‌诗眼提炼‌:
‌“欲语言”‌是全诗灵魂,既写山势,亦写人心——自然与人生的对话从未停止,只是答案需在行走中自悟。


‌总结‌
《畛川行吟》以短章寓深意,将个人感怀融入山水,语言质朴而意境悠远。其价值不仅在于古典诗艺的传承,更在于对当代人如何安放理想的启示:或许“无缘霄汉”之时,畛川的清风与高山,已是另一种成全。

  刘孝敏,慕容诗社社员。网名畛溪人,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 职工,洛阳市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洛阳诗词研究会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会员,新安县慕容诗社会员,义煤诗词楹联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慕容枫》,《洛阳诗词》,《洛阳诗苑》,《今日新安》,《义马矿工报》,《新义煤》,《职高论坛》,《花魂诗韵》,《金斗山》等报刊杂志。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