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亲。(AI制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前日,英德市东华镇一村民将一面锦旗送到英德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户政管理中队,感谢在户政管理中队及东华镇派出所民警的不懈努力下,为其一家“祖孙三代”10人改姓成功。 黄先生兄弟俩原姓丘,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父去世,之后母亲改嫁,年仅三四岁的兄弟俩改随继父姓黄。2016年继父去世,近段时间在其生父的族人提议以及了解到家人实际意愿后,兄弟俩便有了将全家三代人改回原姓的想法。“这些年我们对继父已尽了赡养的义务跟责任,老一辈人的传统就是认祖归宗,进入族谱,想着能改回丘姓。”黄先生坦言。 据悉,从法律角度看,改名相对简单,只需向户籍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经审核后即可办理;而改姓则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父母双方是否同意、是否影响子女权益等,未经父母另一方同意擅自改姓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改姓的申请流程与改名类似,但是改姓涉及更多法律关系,如父母姓氏权、亲属关系确认等。”英德市公安局户政中队负责人介绍,公民的姓氏主要是随父或随母姓,在收到黄先生一家10人改姓的诉求后,最大的难点便是证明黄先生与其去世生父的血缘关系,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最终以采集其生父在世的亲属血液进行比对并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改姓还涉及诸多伦理问题,属地派出所民警多次到黄先生家族走访了解当事人的改姓实际意愿和搜集相关证明材料。最终经过英德户政民警的不懈努力,黄先生一家10人的改姓申请成功通过,其认祖归宗的心愿得以实现。 法律专家释法 从法律层面来看,英德市这一市民全家“祖孙三代”10人改姓成功的新闻具有罕见的伦理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此次改姓是因为黄先生兄弟俩的生父族人提议,且了解到家人有实际意愿,在继父去世后想改回原姓,以认祖归宗、进入族谱。这符合公民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的法律规定,也体现了对家族血缘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回归,维护了家族的历史延续性和文化认同感。 该案例还彰显了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英德市公安局户政管理中队及东华镇派出所民警在收到黄先生一家的改姓诉求后,积极协助解决难题,最终使他们的改姓申请成功通过,这体现了法律对公民合法行使姓名权的保障,确保公民在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自己的合理意愿。 此次黄先生一家改姓的关键难点是证明其与去世生父的血缘关系,公安部门通过采集其生父在世亲属的血液进行比对并取得成功,为改姓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