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老白茶”的4大谣言,已经骗了不少人,看看你踩坑了吗?

 小陈茶事 2025-05-16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提笔构思这篇文章时,正为选题踌躇不定。

恰在此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了一则新闻。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落地合肥!”

点进去粗略看了一眼,原来是国新办根据即将开办的网络文明大会召开了发布会,并将主题定为“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

嗯,确实,如今的网络风气,的确要好好治理了。

一丁点的风吹草动,在无数不理智者的推波助澜下,往往都会演变成一场飓风。

互联网兴起的这些年,村姑陈见过太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因不堪网络舆论的重负而离开。

真相在误解与偏见的夹缝之中,细微如尘。

但即便无人倾听,也要坚持发声。

今日,就借着网络文明大会这一契机,让村姑陈为白茶圈的大前辈——老白茶,说几句话,解开一些流传已久的误解。

《2》

误解一:老白茶都是饼茶。

市面上的老白茶,确实是饼茶占了大多数。

但老白茶饼多,不代表完全没有散茶。

纵观整个白茶圈,散茶形态的老白茶不是没有,只是很少,因为散茶更占空间。

一斤散茶与一斤饼茶,虽然重量相同,但体积差距很大。

散茶的姿态舒展,梗叶之间相互支撑,形成了宽大的空隙,类似蓬松的棉花。

而饼茶经过压制定型,叶与叶之间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只留下了细小的空隙用于陈化,表面平整光滑,茶如其名,像大饼一样紧实。

从茶汤风味来看,散茶与饼茶之间亦有差距。

饼茶经过蒸软、包揉和压制定型,茶叶细胞中的养分会流出一部分,覆盖在茶饼表面。与氧气进行物质转化后,茶味会变得更加醇厚。

而散茶没有经过蒸压,内在物质的保留更完整,陈化后的药香更显著,相比饼茶,茶味偏清醇。

另外,由于占用的空间不同,散茶与饼茶之间的储存成本也略有不同。

同年份的老白茶中,散茶的价位会略高于饼茶。

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见过,就妄下结论说老白茶都是饼茶。

《3》

误解二:老白茶的颜色越深越好。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白茶的年份可以通过颜色来判断。

绿色的是新白茶,咖啡色的是老白茶,越老越黑。

倘若问他,那五彩色的白茶呢?不知道了。

首先,澄清最关键的一点:优质老白茶的颜色,无论如何都不会是黑色或咖啡色的。

白茶没有繁复的工艺,仅以萎凋和干燥为主,不炒不揉不杀青,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

由此,成品白茶的颜色,与茶叶原本的颜色不会相差太多。长在树上是绿色的,制成茶后依旧以绿色为主色调。

春白茶以绿白色为主,绿色的是富含叶绿素的叶,白色的是白毫。

秋白茶以五彩色为主,其中包含深绿、灰绿、土黄、砖红等等。因为秋茶季的日照强度大,叶片中的花青素、叶黄素的等色素物质的含量较高。

在适宜的条件下存老之后,无论是饼茶还是散茶,颜色都只会稍稍变暗,顶多略显沧桑,并不会完全变成黑色、咖啡色。

颜色深的老白茶,无一例外都是做旧茶。

能使茶叶显现出深色的物质,是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些物质在微发酵的白茶中含量并不高。

只有程度较深的发酵,才会提高这些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使茶叶呈现出老旧的深色,红茶和普洱熟茶便是如此。

而让白茶的颜色变深,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做旧——渥堆、暴晒、高温烘干等。

在粗暴的制茶工艺的影响下,白茶的颜色由绿色或五彩色,转为咖啡色、黑色,毫无生气,死气沉沉,妥妥的劣质茶。

《4》

误解三:只要存得久,烂茶也能存成好茶。

白茶之所以受欢迎,除了滋味好、冲泡简单、营养价值高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越陈越香。

俗话说得好,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

品质优秀的白茶,能够做到越存越甘香,越存越醇厚,越存越有价值。

但并非所有的白茶都具备久存的潜质。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只是不小心混入鸭群中了。

同理,能够顺利转化的白茶,无一例外,新茶的品质都不俗。新茶的品质起点高,后期就能留出足够的陈化空间。

假如一款白茶的产区普通,工艺又存在短板,那么这款茶注定存不出好结果。

摊晾不及时、萎凋不足,茶叶中的含水量过高,后续储存时这些多余的水分会干扰陈化,使茶叶变质变味。

而前面所提到的渥堆、暴晒等做旧工艺,会对茶叶的组织细胞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内质大量流失。

内在物质受损严重的白茶,即便存上10年、20年,贫瘠的内质也不会无中生有,生出浓郁的药香、陈香来。

没有优秀的品质作为先决条件,一款茶存得再久也是浪费时间。

《5》

误解四:其他茶类也能像白茶一样越陈越香。

工艺和茶叶特性上有差距,已经决定了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久存。

白茶适合久存,是因为它的工艺质朴,茶叶内大量的天然物质被保留,其中的多酚氧化酶依旧具有活性,能够使叶内的滋味物质和芳香物质进行持续不断的转化。

而黑茶由于其独特的渥堆发酵工艺,茶叶内的微生物和菌群会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达到越陈越香的效果。

这两种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二可以久存的茶。

余下的四种茶类,都建议在最佳品饮期内喝完,这里的最佳品饮期,通俗来说就是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期。

绿茶和黄茶讲究趁鲜喝,保质期在18个月左右,当年的茶最好在当年喝完。

青茶,以武夷岩茶为例,焙过火之后,保质期可以延长至2-3年。但具体的情况也要根据焙火程度和储存条件等来判断。

红茶作为全发酵茶,保质期一般在3年左右。

保质期内的茶叶,香气、滋味都处于顶峰,除白茶、黑茶以外的茶类,一旦过了最佳品饮期,茶香茶味都要开始走下坡路。

《6》

谣言于人,似尖刀;于茶,如烈火。

一旦蔓延,无穷无尽。

这些误解对外行人来说或许无伤大雅,但对于爱茶之人而言,却如鲠在喉。

若真有茶友听信流言,专挑那些颜色发黑的做旧茶买,结果尝不到想象中的茶香茶味,岂不冤枉了真正的老白茶?

因此,对于这些不实传言,还是有必要澄清的,以免让老白茶背上莫须有的罪名。

流言止于智者。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