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吗?他就是那个创作了超火的《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这家伙可真是个“多面手”,既写博客,又画漫画,还写书,而且产量惊人,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呆伯特》漫画现在可厉害了,它在65个国家出版,用25种语言发行,超过两千家报纸都在转载呢!你可能很难想象,亚当斯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他刚开始画《呆伯特》的时候,因为要上班,只能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画画。那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他到底有什么秘诀呢? ![]() 亚当斯曾经分享过自己的经验,主要有这么三条。 首先,是“目标”和“系统”。亚当斯当年一边上班一边画画和写作,这些事情一开始几乎没什么收入,大概只相当于他工资的5%,对生活没啥影响。当时他女朋友还问他:“你为什么要干这个?”亚当斯自己也说不上来。后来他总结,他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为了发展一个“系统”。这就好比种树,目标是种一棵树,而系统是培育一片森林。所谓“目标”,就是你做一件事就是为了成功,成功了就有回报,失败了就白干。而亚当斯说的“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就像是一棵不断生长的树,或者是一段不断发展的关系,比如夫妻关系。为了这个系统,你可以做各种项目,养成各种习惯,重点不是某个具体事件的成败,而是让这个系统不断成长。具体来说,亚当斯的博客写作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他写博客的时候,不关心具体哪篇文章能不能赚钱,有多少人看,他关心的是这个写作系统能不能不断进步。他做了两件事来发展这个系统。第一,他坚持定期更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二,他把博客当成了一个“实验室”,在上面测试各种写作技巧。比如,他试过写不同类型的话题,看看哪些话题更受欢迎;他还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写作,比如愤怒的、幽默的、批评的,看看哪种风格更受读者喜欢。时间长了,他的博客越写越好,写作系统也越来越成熟。后来,华尔街日报发现了他的博客,邀请他开专栏。亚当斯一接手,专栏立刻就火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有一个成熟的写作系统,他知道怎么写出好文章。亚当斯自己也说,他写博客的时候,只是想着让这个系统不断壮大,至于以后会发生什么,他也没想过。结果呢,系统成熟了,机会自然就来了。 他的第二条经验——灵感。如果你的写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那最重要的就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亚当斯要保持高频率的更新,就得有大量的想法。那他的灵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其实很有意思。亚当斯每天早上的流程非常固定,连早餐都一模一样。他的秘诀是先清空大脑,再用新信息去填充。清空大脑,就是吃完早餐后,把昨天的事都忘掉,让大脑“空出来”,好接收新的信息。然后他打开电脑,看新闻、读文章,了解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必须从这些日常信息里找到下一篇文章或漫画的素材和灵感。关键来了,怎么判断哪条信息值得用呢?亚当斯说,别听大脑的,要听身体的。大脑容易想太多,而身体的反应是最自然的。比如,看到一条消息,你忍不住笑了,或者肾上腺素激增,或者情绪特别激动,那这个信息很可能就是好素材。如果你的身体对某个信息有强烈反应,那别人可能也会感兴趣。亚当斯还提到,他认识的一位编剧诺瓦克(B.J. Novak)也是用这种方法,虽然需要练习,但确实很有效。 ![]() 亚当斯的第三条经验——技能。他说,如果你想取得出色的成就,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把某个技能练到全世界最好,但这太难了,很少有人能做到。第二个选择是,选两项技能,把每一项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这相对容易多了。因为同时拥有两个前25%技能的人其实很少,而如果你能把这两个技能结合起来,就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比如亚当斯自己,他的画画技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也能排到前25%;他写笑话的技能也不是顶尖的,但也属于前25%。他把这两项技能结合起来,创作了《呆伯特》漫画,这种组合就很少见了。而且,亚当斯还有一个隐藏技能——他当了多年上班族,对办公室政治特别熟悉,而办公室政治正好是《呆伯特》漫画的主题。这就好比把几种不同的调料混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味道。所以,亚当斯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管你喜欢什么领域,都要努力在这个领域达到前25%。然后再加上一个领域,最好是两个。如果你不知道加什么,他建议你练演讲。因为演讲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只要肯下功夫。比如,如果你是一个顶尖的程序员,公司里还有很多顶尖程序员,但如果你同时还是一个顶尖的演讲者,那你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的领导。 ![]() 科特·亚当斯告诉我们,他总结的成功秘诀有三点:一是建立自己的“系统”,而不是盯着短期目标,把写作当成长期实验,慢慢积累;二是找灵感靠身体反应,看到什么能让自己笑出来或者情绪激动,那就是好素材;三是多学技能,把画画、写作和对办公室政治的洞察结合起来,效果翻倍。总之,他靠坚持、敏锐和多技能,把普通变成了不普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