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十将星 蔡申熙(1906---1932)醴陵黄沙人,黄埔一期毕业。后任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二十五军军长。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新建国建国后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 钟纬剑(1907---1935),醴陵官庄沙田人,黄埔三期毕业,红军长征途中任中央军委纵队参谋长,是红军优秀将领,1935年长征时期重占遵义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 左权(1905---1942)醴陵左权镇人,黄埔一期毕业。后任红十五军军长,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辽县突围时壮烈牺牲。新中国建国后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 耿飚(1909---2000)醴陵严家冲人。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著名的“杨罗耿”兵团三巨头之一,新中国唯一一位没授军衔的国防部长。 杨得志(1911---1994)醴陵南阳桥人(现属株洲县)。建国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1年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兵团司令、副总司令、总司令。获朝鲜民主足以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5年授上将军衔。 宋时轮(1907---1991)醴陵枫林镇人。建国后任第九兵团司令,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兼九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上将军衔。 朱克靖(1895---1947)醴陵板杉人。抗战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任战地服务团团长、新四军联络部长、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华东民主联军政治委员等职。 郭鹏(1906-1977) 醴陵枫林镇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际春(1904-1933)醴陵人,黄埔一期,1925年入党,参加过东征,1929年,曾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1933年4月,张际春病逝于重庆。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醴陵北乡人,1923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任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牺牲一支胳膊,成为了独臂将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工运领袖李立三 李立三(1899---1967)醴陵城区福建围人。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1923年和刘少奇发动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6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组织部长,在武汉先后组织十万人参加的反英游行示威和三十万人参加的反对奉系军阀游行示威,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1927年任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湖南和平解放三领袖 程潜(1882---1968)醴陵官庄人。和平起义前任长沙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起义后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陈明仁(1903---1974),醴陵洪源人。和平起义前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1949年兼任长沙警备司令。和平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任兵团司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李明灏(1897---1980)醴陵左权镇人。在任重庆警备司令时与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接触,受到蒋介石查处。湖南和平解放过程中,充任共产党代表和陈明仁进行接触,与程潜,陈明仁策划湖南和平解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