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李天愉:无“本”结婚是好是坏

 高教课堂研讨 2025-05-16 发布于江苏

      2025年5月10日,最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有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结婚登记不再需要提供户口本等新规定。这一纸新规,打破多年的户籍壁垒,让人们告别“为爱奔波”的无奈困境,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隐忧。作为受这一政策影响的当代大学生,我想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此的看法。

好:简化流程、个人自主、全国通办

      国家之所以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我觉得有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原因:提高结婚率,进而提高生育率。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原因,因为现在国家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摆在那,整体情况都不太乐观。通过这一政策的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困境。但是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前几天从网上看到的,其实这一政策也是顺应了户籍制度逐渐弱化的历史趋势。这让我想起了高中历史有一节是专门讲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的,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由复杂到简单,并且户籍制度下人身依附的关系是逐渐减弱的。如今结婚无需户口簿,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彰显社会治理的进步与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无“本”结婚有很多机遇。这一政策促进保障婚姻自由:在过去,一些年轻人因家庭矛盾、父母不同意等原因,无法获取户口簿,导致无法顺利登记结婚。新规实施后,结婚更能充分体现双方个人意愿,避免因户口簿问题而错过幸福。过去,结婚登记手续繁琐,尤其是对于异地恋情侣和流动人口而言,准备户口簿等材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这一政策简化了流程,让婚姻登记更加高效,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

坏:婚姻风险、代际摩擦、戒备心理

      如同硬币有两面,无“本”婚姻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隐忧。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该政策可能会加剧年轻人的婚姻焦虑与退缩倾向。正如网上说的“宽进严出是诈骗”,结婚是越来越方便了,但是离婚确是更复杂了。这种“宽进严出”的模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婚姻的严肃性,防止冲动离婚,但对于尚未做好充分婚姻准备的年轻人来说, 却可能成为一种心理负担。他们会担忧一旦进入婚姻,若日后遭遇不合适的情况,离婚的高成本和复杂程序将让自己陷入困境。并且,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新规下,父母可能会觉得对子女婚姻的参与感降低,对子女的婚姻状况缺乏掌控感,这在一些家庭中可能会引发代际矛盾,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无“本”婚姻是婚姻登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人们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隐忧。我们需要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去面对这一变革,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与自由的同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婚姻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依然保持其应有的美好与庄重。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