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青春的记忆:星夜暖途】■刘英来

 齐鲁文学 2025-05-16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刘英来,山东省潍坊市人,祖籍山东高密,爱好文学,齐鲁文学社签约作家。在公众号、头条、微博等媒体发表散文、小说。在《作家地带》第四届“故乡的年味”全国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青春的记忆:星夜暖途【原创】
 

忆往昔青葱岁月,留在懵懂少年心里的小美好,总是让人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青少年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火热年代。我读书的县中每月仅放一天假。初冬的一个下午课后,学校临时决定次日放假。冬天天黑的早,我离家远,此时若步行回家肯定会很晚,没走过夜路的我心生怯意。在宿舍门前犹豫时,被在校家属院住的女同学华撞见了,她关心地问我是否要回家。可能是少年人特有的自尊心作祟吧,我怕被她看穿顾虑,便脱口而出“马上就走”。

可迈出校门不久,我就后悔了——刚走出学校驻地村镇,铅灰色的云层便吞噬了最后一缕天光。暮色如墨,腾起雾霭的旷野在脚下延展成深不见底的黑洞,蜿蜒的田间小路像被揉皱的灰丝带,消失在远方浓稠的夜色中。恐惧如同荒草,瞬间长满了我的心头。继续前行,路还遥远;折返学校,又怕被华同学知晓而难堪。就在进退维谷之际,身后突然传来自行车铃声与华同学急切的呼唤。

不一会儿,同学华和扎着羊角辫的女同学玲就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原来我离校后,同学华和留校的同学玲聊起我的情况。扎着羊角辫的同学玲知道我的家,她同样来自农村,深知步行回家的艰辛,便攥着同学华的手腕说:“他到家怕是要摸黑走十几里路呢!”同学华咬了咬嘴唇,转身就跑去邻居家借了一辆自行车。

那时农村的夜晚,路上行人稀少,两个女孩子其实也满心恐惧,只能一路唱着校园民谣壮胆。为了加快速度,她们轮流骑车,小个子同学玲踮着脚才能踩到脚踏板,弓着腰俯身车梁之上,膝盖几乎要顶到胸口,车轮碾过路上碎石的颠簸让她时不时发出轻呼。两人累得鬓角被汗水湿透、双腿发软,才终于追上了我。

停车后,羊角辫同学玲扶着车把直喘气,佯怒嗔怪道:“你跑得比野兔子还快,我们追得都快累死了!”同学华则微微别过脸,略带羞涩地说:“担心你到家太晚,我们俩个才追过来的。”听到这番关切的话语,我的喉咙瞬间像被东西哽住了,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悄然滑落。千言万语的感激,最终只化作一句“谢谢”。我接过自行车推着,三人并肩,缓步返程。

没有月光的夜晚漆黑一片,唯有天上的银河倾泻而下,亿万闪耀的星辰仿佛垂落人间的明灯,温柔地注视着我们前行。一路上,我们热烈地谈论着班里的趣事,同学华说起数学老师的糗事,羊角辫同学玲模仿得惟妙惟肖,她们银铃般的笑声撞碎了周遭的黑暗,也温暖了我的心。寒夜里的一切看起来不再可怖,空气中似乎弥漫起一缕温馨的气息;呼啸的北风,也变成了为我们年少情谊伴奏的风琴,华同学戴的红纱巾随风摇曳就是跳动的音符。

那晚,同学华因赶路而红扑扑的脸蛋、羊角辫同学玲倔强踩自行车踏板的样子,连同她们单薄却坚定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她们用少年的纯粹与勇气,为我点亮了寒夜里最温暖的星光,让我感受到人间真情的可贵。

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我,此后的岁月里,我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每一次伸出援手,掌心传来的温度,都让我听见当年星夜里善意回响的余韵——原来这世间最动人的风景,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照亮的瞬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