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相亲时要先做自我介绍,这是对彼此的尊重。 再据说,学生选修我的课程,或是翻我的牌子做导师前,都会提前做背景调查,比如百度人物简历、获奖作品啥的……我当时就是一惊,暗自庆幸N年前写中二版网络小说时用了笔名,逃过一劫。 不管咋说,还是先做个自我介绍。 “王永才,高级工业设计师,大学教授。硕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98年组建了中兴通讯第一个工业设计团队,2000年合作创立深圳嘉兰图设计公司,2015年创业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入职深圳技术大学任教。设计作品20余次获得红点、iF等国际重要设计奖项,2006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2013年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师,2016年iF概念设计奖评委,2017年红点十佳设计团队领导者,担任过多个政府部门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评委、多个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嗯,以上是从求职简历中Copy过来的,请一笑而过。 再说说写公众号的初衷。 谈不上社交恐惧症,但咱肯定属于i人一类。举个例子,家里兄弟姐妹都很亲近,有事必应那种,但没事的话……对不起,一年到头也不会打个电话或是发个信息,几兄弟默契十足,唯有大姐勉强算是例外。 所以,相比于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我更钟意安静地坐下来,冲杯咖啡,写写东西,求个自个儿乐呵。 ![]() 创业期间,大概2010年前后吧,给《深圳商报》写过一年多的设计专栏,还在《晶报》写过一阵子设计批评。未能持续下去的原因很简单,一来说实话容易得罪人,咱毕竟还得在江湖上混;二来创业期间确实挺忙,总不能说创业未半,而中道改行吧? 再后来,抽空在纵横写过网络小说,刚过百万字,因“你懂的”原因下架,现在只能搜索到无授权版,至于小说名字,哈,不提也罢。 然后就到了今天,想写公众号了。 反思一下,就是表达欲作祟。 有朋友可能会问,难道,大学的课堂还不能满足你的表达欲吗? 还真不能。 课堂上不能水课,咱得跟教学大纲走。有一位尚未毕业的在校生,上第一节《中外设计史》课上就问,老师你能不能讲讲你的个人故事?我只好笑笑说,这个不能在课堂上讲,有空我请大家喝喝啤酒吹吹水可以。 顺便提一嘴,咱们设计专业教材上的设计史,只写到1980年左右,固然经典,但多少有点落后。 最近三十年的工业设计史,作为亲历者之一,我应该可以,且能够讲。 另外,在公众号上,咱不想讲太多专业性内容,课堂上讲就已经够够的了。请各位设计大师和本专业同学理解和包容,嗯,业界高手请回避…… 总结:王老师聊设计,只聊那些有趣的、经典的或是前卫的设计作品,以及设计背后的故事,俗称科普文,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理解设计师……嗯,主要是为设计买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