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加特林机枪的操作需要4人协作,而马克沁机枪仅需1人便可轻松应对。此外,在射速方面,尽管加特林每分钟能发射200至400发子弹,但马克沁机枪的射速高达每分钟600发,显然更胜一筹。再者,加特林机枪的体积和重量都远超其他自动枪械,通常需要高耸的大型轮架才能保证稳定射击,从而在机动性和隐蔽性上处于劣势。 时至今日,加特林原理再次焕发新生,被应用于机炮领域,追求更高的射速。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美国空军所使用的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60年代后,加特林机枪和机炮的动力来源由手动升级为电动或导出发射药燃气驱动,前者被称为外能源(如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后者则被称为内能源(如苏联的做法)。然而,市面上流传的所谓“加特林机枪”,如7.62毫米口径六管机枪,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加特林机枪,而是美军的M134速射机枪。这款武器虽为二战后第一种加特林式轻武器,但与早期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存在显著差异,需避免混淆。 M134 GAU-17,一种六管风冷机枪,是一款7.62毫米口径的加特林式多管机枪,使用电动机来旋转多个同轴枪管并操作枪机,这种机枪的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6000发,这款机枪通常会安装在飞机上,作为门炮手。 加特林机枪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左轮手枪转膛发射的原理,它拥有6个枪管,枪身上有一个漏斗形钢制供弹转轮,将子弹放入漏斗内,只要摇动手柄,各枪管就可以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弹等动作,完美解决了持续发射的问题。 六管机枪是加特林发明的,一直以来,机枪的上膛与冷却都是一个难题,而加特林发明的手摇六管机枪又过于沉重,直到马克辛采用后座力解决机枪的自动上膛,并使用冷水冷却,机枪才真正实用化。 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机枪去掉沉重的水冷管。但是在飞机,由于本身风冷效率良好,所以一直采用风冷式。理论上,六管机枪可以用更好的风冷却效率发射更多的弹药,但是体积重量堪忧,一般是部署在载具上。 M134 GAU-17采用北约组织的7.62毫米口径标准弹药,包括M59、M80实心弹(Bali)、M60高能试验弹(HP)、M6l穿甲弹(AP)、M62曳光弹、M63训练弹,M134型可靠性(MRBF)为25万发,寿命60万发,每根枪管寿命1万发,散布为6.5密位(80%的命中数)。 M134采用加特林机枪的原理,用电动机带动六根枪管旋转,在每根枪管回转一圈的过程中,它所对应的枪机则在和枪管一起旋转的旋转体上的导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各枪机依次从导板端部获取一发枪弹,而后枪机滚轮沿曲线槽向前运动,推弹入膛。在机体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机头回转闭锁。与此同时,击针尾端的曲拐状突起则受旋转体中S形击发导槽的限制,使击针处于待发状态。当枪机随旋转体转至正上方位置(12点钟位置)时,机头完成闭锁,击针曲拐状突起从S形导槽中解脱,击发枪弹。 虽然高速旋转的枪管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导致射击散布增大,但因为射速高、火力强这两点能弥补精度的不足,反而使得M134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杀伤集团有生目标的武器。 此外,由于射速是由直流电动机(28伏)的转速来确定的,所以只要改变电流大小,就获得从300发/分到6,000发/分之间的任意一个射速,但在大多数情形下,M134的射速一般只设置到2,000发/分至4,000发/分的范围内。 制造商:通用电气 服役: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陆军 重量: 85 磅 长度: 29.5 英寸 枪管长度: 22 英寸 口径: 7.62×51mm NATO 动作:电动旋转后膛 射速: 2,000–6,000 rpm 初速: 2,800 英尺/秒(853 米/秒) 最大射程: 1,093 码 |
|
来自: 心容乾坤 > 《军事,武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