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麒,字圣征,号榖人, 别署东皋生, 浙江钱塘人,中国清代文学家,“八大家”之一。 吴锡麒的诗词,如同春日里绽放的紫藤花,既有着绚烂的色彩,又蕴含着深邃的情感。 他的笔下,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无论是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诗,还是情感真挚的咏物抒怀之作,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下面这六首经典诗词中,我们将领略到吴锡麒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 他的诗词,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六首经典诗词的韵律与意境之中,感受吴锡麒那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那份跨越百年的诗意与情怀。 ![]() 1、《云林寺访慧朗上人》 吴锡麒〔清代〕 石头路滑亦何辞,曳杖来寻瘦阿师。 有约白云迎客起,贪看红叶到门迟。 住山要乞安心法,呈佛何妨本色诗。 踏遍松阴欲归去,泉声十里晚风时。 踏着湿滑的山路也毫不迟疑,拄杖来寻清瘦的慧朗禅师。 约定的白云已升起迎客,却因贪看红叶而迟到山门。 隐居山中只为求得安心之法,向佛呈诗何妨保持真我本色。 踏遍松荫正欲归去,十里泉声伴着晚风轻吟。 这首七律题为《云林寺访慧朗上人》,但诗人无一笔写慧朗上人;亦未述及与慧朗上人晤面情景,因为并未见面。 而只是描写自己一路来到云林寺之所见所感,构成云林寺幽静、清寂的氛围环境,表现自己任随自然、闲适恬淡的心境。 ![]() 2、《观夜潮》 吴锡麟〔清代〕 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站在高楼之上极目远望宽阔无边的大江,倚在栏杆边正为等待夜晚的涨潮。 对岸灯火沉沉,星星点点,恰如那潮水涌起千盘白雪。 潮水像鱼龙卷起秋风一样壮观,满天星斗让海气分外寒冷。 明月渐渐低垂,天地安静下来,只有那塔影在细微的波澜中静卧。 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诗人以观潮的时间之序结构全篇,层次井然。首尾二联与中间两联,则因其刚柔动静的鲜明对照,构成强烈反差,审美效果颇佳。 ![]() 3、《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吴锡麒〔清代〕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诉说相思,追问相思,吴江畔枫叶飘落,大雁迟迟未归。正值天寒地冻的二九时节。 这份哀怨有谁知道?这份梦境又有谁明了?能否寄去一枝梅花,聊表心意?雪花飘落时,翠鸟振翅高飞。 词的上片就枫落吴江,感物思人,点出天寒和相思。相传雁能传书,故写实景而意含双关;下片倾诉思念的深情,切盼友人讯息。 末句当是想象中的西泠雪景,与“枫落吴江”回映,倍增两地相思之苦。全词情真意切,宛转有致,声情十分动人。 ![]() 4、《少年游》 吴锡麒〔清代〕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 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 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江南三月,正是莺啼婉转的好时节,买酒无需计较价钱。 晚春嫩笋、残花点点,绿荫间青涩果实初现,春光渐老于夕阳之前。 想要追寻旧日梦境,前往溪边故地,却已过了柳絮纷飞的三眠时节。 桑园小径行人稀少,吴地春蚕刚刚孵化,寒烟袅袅,倚着梯田缓缓飘散。 全词风流秀逸,流丽自然,于闲适之中似乎有一丝淡淡的孤寂之感,非常耐人寻味。 ![]() 5、《菩萨蛮》 吴锡麒〔清代〕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 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 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 春水轻漾,轻抚着红楼外的涟漪,许久都不曾让黄莺惊起啼鸣。 同样的夕阳斜照天边,寒意仍留,等待寒食禁火的时节。 人已日渐消瘦,唯有这份情思依旧萦绕心头。 怎能奈何这别离的哀愁?明朝河畔,只怕杨柳更添离情。 全词轻柔俊雅,别样风流,绘制出一幅春日离愁别绪的画卷,情思缠绵、温柔含蓄,一片拳拳情深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动容。 ![]() 6、《临江仙·夜泊瓜洲》 吴锡麒〔清代〕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 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 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月色晦暗,星辰移位,船灯频频闪烁,恍惚间已打过初更。 如此清夜漫游,未免太多情。豆花贴地生凉,仿佛感知到雨意,虫声呜咽如诉。 风声淅淅,渐近稀疏的芦苇丛,几户茅屋皆已闭门。 茨菇与荷叶在夜色中依稀可辨。不知潮水即将退去,渔人的梦已悄然萌生。 这首词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夜深人静、自然景致与人物心境交织的宁静画面,有着淡淡的哀愁与宁静之美。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