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康熙帝位下的子孙繁多,自皇子开始,就效仿汉人用字辈来排,即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当然,后面还有字辈。康熙帝14岁成为父亲,38岁当爷爷,59岁已经四世同堂了。他活到了69岁高龄,并没有生前实现五世同堂。康熙的长玄孙绵盛是雍正年间出生,也就是1731年,此时他已经驾崩9年了。 ![]() 那么,康熙帝的后代延续到七世孙时,已经是1803年了。这一年,一位叫做溥庆的宗室成员出生,尽管在当日即卒,至少这一代人已经出生了。1803年是康熙帝的曾孙嘉庆皇帝在位了。 溥庆,不仅是康熙帝的七世孙,在溥字辈中居长。有人说,最大的溥字辈应该出自皇长子胤諟的后人中,经过查询宗谱发现,胤諟的六世孙溥字辈中,最大的是1822年出生,也就是道光二年,溥庆比这位大很多。 然而,溥庆比七世祖康熙帝小149岁,按照繁衍的辈分来算,平均每代21岁。来看一看是怎么做到的。 ![]() 一:七世祖康熙是1654年生,六世祖雍正是1678年生,两人相差24岁。胤禛,虽然在序齿中,属于康熙帝的皇四子。实际上,从父亲生育子嗣的数量上来说,胤禛是属于第十一个儿子,只是前面的7位兄长都未成年,并没有参与序齿。直到第五子胤諟,才参与序齿,成为皇长子。 应该说,从清朝宗室15岁大婚的惯例来说,生育胤禛已经算是较迟的了。 ![]() 二:五世祖乾隆是1711年生,比父亲雍正小33岁。雍正帝位下一共生育了10位皇子,其中皇四子弘历是1711年出生,排在了第五子。根据序齿,却成为了皇四子。 弘历是父亲在34岁才生育的,两人相差33岁。放在现代的话,也算比较迟的了。再来看一看弘历的长兄弘晖,是1697年出生,此时的雍正帝虚岁才20岁。这位兄长比弘历整整大了14岁,大了一大截。 ![]() 三:高祖父永璜是1728年生,比父亲乾隆小17岁。1728年,皇祖雍正才继位6年。永璜就在这一年出生,此时他的生母在宝亲王潜邸还是一个格格的身份。 雍正帝的皇长孙出生了,当然很高兴,连这个名字还是他取的。 8岁那年,永璜的生母病逝,雍正帝念在她生育了皇长孙的功劳上,让弘历继位后要追封为皇贵妃。 因此,永璜比父亲弘历才小17岁。 他的出生,让18岁的弘历初为人父,内心多了一份责任感。 ![]() 四:曾祖父绵德是1747年生,比父亲永璜小19岁。绵德是乾隆帝的皇长孙,早在乾隆十一年,永璜的嫡福晋和侧福晋都怀上了。后来下旨,为了让两位皇孙能够有好的居住环境,所以为他修建府邸。 果然,乾隆十二年的七月和八月,皇长孙绵德和皇次孙绵恩相继出生,这让年仅37岁的皇祖乾隆来说,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永璜这一年才20岁。 ![]() 五:祖父奕纯是1767年生,比父亲绵德小20岁。奕纯是绵德的嫡长子,永璜的长孙,乾隆帝的长曾孙,是乾隆三十二年出生。这一年,他的父亲绵德才21岁。按照常理,绵德在15岁时就已经被皇祖安排大婚,所以生育奕纯应该算较晚的,婚后四年才怀上。 ![]() 六:父亲载锡是1784年生,比父亲奕纯小17岁。乾隆四十九年,依然在位当皇帝的高祖父乾隆帝,知道自己的第一位玄孙出生,内心也是十分激动。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能够生前实现五世同堂的皇帝,基本上是没有的。 因此,载锡长到六七岁开始,高祖父对他的教学方面也是十分重视。后来皇子皇孙们一起校射比赛的时候,也把他带在身边。没想到他出手发了五发,竟然中了三发,乾隆帝当场特别开心,并且赏给他一件黄马褂。 嘉庆三年,年仅14岁的载锡被安排完成大婚,还希望在他的身上看到五世孙。婚后四年,才生下了长子溥庆。 ![]()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