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姓氏:招远“欧”姓简述

 胶东故事会 2025-05-16 发布于山东

欧姓,在胶东半岛范围内的整体规模不大,有集中分布的县市区不多。相对而言,招远欧姓较有代表性。本文就以史志资料为参考,对招远欧姓做个简要介绍。

1、总体规模

根据《招远市志(1978-2002)》的统计,2002年时该市欧姓总人口为1503人,在当地百家姓中居第55位,规模、位次与谢姓、程姓相仿。胶东其他县市区的欧姓人口数量暂时未见精确统计,但大概率少于招远。

2、村庄分布

在招远市范围内,以欧姓为主(即村中规模最大的姓氏)的村落只有一个,即张星镇的欧家村。1997年时统计,该村共263户,有欧、刘两姓,欧姓为主。

(张星镇欧家村)

有成规模欧姓分布但并非主姓的村落则包括:西沟子(毕郭镇)、东城子(毕郭镇)、大诸流(蚕庄镇)、后孙家(蚕庄镇)、半壁店(齐山镇)、馆前王家(张星镇)。按照1997年的统计,西沟子有欧姓29户,半壁店有欧姓42户,馆前王家有欧姓23户,其他村庄则暂时未见精确数据。

此外,陈家庄(毕郭镇)、楼里头(大秦家街道)、东高家庄(阜山镇)、狗山李家(张星镇)、张星西(张星镇)等村亦有少许欧姓分布(规模在10户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玲珑镇的欧家夼虽然名带“欧”字,但现并无欧姓人,只是历史上与欧姓有关。根据村志记载,元至元年间,戴姓由栖霞迁此定居,取名戴家沟;明永乐年间,欧姓由山西洪洞县徙此,戴姓徙绝,村庄易名欧家夼。此后其他姓氏也陆续迁入,欧姓则不知所踪,欧家夼的名字沿用至今。该村规模颇大,1997年时统计超过800户,且位于罗山景区附近,知名度较高。

大秦家街道梧桐夼村的情形与欧家夼有些类似,根据地名资料记载,该村最早是由欧、滕两姓建村,取名欧滕夼。后来,欧、滕两姓徙绝,其他姓氏迁入,该村以谐音改名为梧桐夼。

3、家族渊源

玲珑镇的欧家夼村现在虽已无欧姓人,但从史志资料记载来看,该村可能是欧姓人在招远最早落脚之地。村志将这支欧姓人的原籍描述为“山西洪洞县”。张星镇的欧家村,据说是明万历年间从欧家夼村迁出。馆前王家村的欧姓,则是从欧家村迁出。其余村庄的欧姓,暂时未见详细记载。

(欧家村的村志称该村欧姓是从欧家夼迁来)

4、历史人物

清代《招远县志》提到过一位名叫“欧明显”的人物,其生活在明末清初,身份则是招远北乡的“乡总”(注:明清时期招远县设有会仙、良山、灵山、黄山四乡,习惯上也按照方位称作东西南北乡,乡总主要负责管理各乡团练。)。

顺治十八年,栖霞人于七在牙山第二次起兵抗清,其在胶东各州县的盟友纷纷响应。根据记载,欧明显和于七有一定交情,于七举兵后,他也想暗中配合,计划在城中的魁星楼下动手,先擒住招远知县等人,然后一举占据县城。但因走漏风声,欧明显行事不果,反而被当地官府设计拿获,后续应被处死。

欧明显的具体村居,在县志中并未详细提及。笔者个人认为,不排除他就来自欧家夼村的可能。如果这一推测为真,欧明显被扣上“串通于七”的罪名之后,欧家夼村的欧姓应该也会受到牵连。这样的话,欧家夼现无欧姓也能说得通。

(小说《于七的军师》相关章节截图)

前几年,笔者在撰写历史小说《于七的军师》时,也将欧明显的事迹演绎纳入其中。由于“明显”二字属于固定词组,容易跟下文混淆,因此笔者将其名字演化调整为“欧显明”,将其居住地点笼统称作“罗山脚下”,相关章节的具体名称就定为“魁星楼”。已经读过小说的朋友,对此应该有所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