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感觉是对的。贾母也喜欢宝钗,可是跟王熙凤相比,那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并不是性格或者派系、阵营决定的,就纯粹是亲属关系: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荣国府的实际管家人,而宝钗呢,不过是贾母儿媳妇的娘家外甥女、一个拐弯亲戚而已。 ![]() 对于亲戚晚辈,贾母的喜欢是有分寸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句“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不要牵强附会,非说贾母是讽刺。如果真是讽刺,王夫人为什么要接那句“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难道王夫人也帮着贾母讽刺宝钗? ![]() 贾母是真的在夸宝钗。可是这“夸”,是“夸赞”,而不是“夸耀”,是对外人的客气,隐隐有一种“你再好,也是外人;'我们家四个女孩儿’再比不上你,也是'我们家’的”的意思。 这就是贾母对宝钗的态度了:欣赏她的美丽聪明能干周到,可也仅仅是欣赏,没把她当成自己人,也没想着将来把她变成自己人。 ![]() 而对王熙凤呢,贾母是当成自己人来看的,有时甚至有一种悲天悯人式的忧患:“我虽疼他,我又怕他太伶俐了也不是好事。”从自己丰富的阅历,预见到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聪明累”式悲剧。 此外,孙媳妇虽然是自己人,毕竟和孙子不同。孙子有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剪不断、割不离的。而孙子媳妇是婚姻关系。古代离婚休妻很难,可也不是没有。 ![]() 因为这个区别,贾母对王熙凤是那种“有底线的纵容”。如果触犯了底线,贾母也会收回自己的喜欢。就像她在处理“凤姐撒泼”事件时,“我知道他是最有礼的,再不会冲撞人”,这样旗帜鲜明地维护凤姐、逼贾琏道歉。可是下面,又接一句:“他日后要得罪了你,我自然也作主,叫你降伏就是了。”——对王熙凤的维护,是在她不犯错的基础之上。 ![]() 这句话预示了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走向:王熙凤做出“无礼”的事情、犯了罪、触犯了底线时,她会被贾府(不一定是贾母亲自操刀)休弃。以贾母的喜欢或者宠爱,也不可能无原则地包庇王熙凤。 这就是判词里说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