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地分析,加以否定,也表示评论好坏、分析判别。通常所说的批判,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对象的揭示、辨析、鉴别和评论;二是对对象的否定、扬弃。 宋·司马光《进呈上官均奏乞尚书省札子》:“所有都省常程文字,并只委左右丞一面批判,指挥施行。”此“批判”是辨析、评论;《朱子语类》卷一:“而今说天有个人在那里批判罪恶,固不可;说道全无主之者,又不可。”此“批判”是否定错误。 ![]() 罗素认为:“哲学的根本特点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跟科学区别开来;哲学对于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原则都要加以批判,而且要从中找出不一致来,只有在找不到摈弃它们的理由时,才把它们作为批判性研究的结果接受下来。”([英]罗素:《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观,1999年,第125页)哲学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学的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不盲从权威的批判性的反思。 康德为表明其哲学跟怀疑论和独断论有别,给自己的哲学取名“批判哲学”,最著名的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不同意怀疑论,认为“自然界”(即“现象界”)中的事物是可以认识的。另外,他也不同意独断论,他主张为了认识世界,首先必须对认识能力的范围和局限性作批判的探讨。 ![]() 在高度理论抽象层次上的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批判不是不假思索地肯定或是否定,而是做系统的分析,然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判断以及意见,是追问的关键一环。这个过程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是哲学思维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哲学批判也永远不满足于既有结果,不迷信于权势,不拘泥于成见,而是对它们保持一定的怀疑和审视态度,尽管其结果可能颠覆了既有的认知,却总是探索新的路径和发现,走向新的发展和超越。 当然哲学的批判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复杂的“扬弃”。每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是如此,黑格尔对康德是如此,马克思对黑格尔也是如此,海德格尔对胡塞尔还是如此。 ![]() 批判性是哲学思维的本性和精神标志,是哲学批判与一切科学批判的共同特点。批判开始于怀疑,怀疑才会发现错误,才会进行分析和否定。思想家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经学理窟·义理篇》)。批判尤其是哲学批判,特别需要“怀疑精神”。 总之,哲学就是批判,这是哲学的本质,是哲学的特色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