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平灯下】得遇此书缘不轻||钱万平

 一犁_书馆 2025-05-16 发布于江苏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个夏夜能被自己记住,能感动自己?南宋词人蒋捷有一句词说得好,叫做“春花未了秋风至,老去万缘轻”。在我说来,昨晚那个夏夜(2025514日),却是“缘不轻”,因为我参与了知书鱼读书会的“共读《钟爱华传》”。

钟爱华是谁?这是清江浦人最应该记住的国际友人,但现如今却没有几个人听说过这个名字,更不提他的功德了。

钟爱华是位美国的医生,他从22岁到47岁在清江浦仁慈医院行医,他在清江浦整整生活了25年。22岁到47岁,25年,这妥妥是一个人的黄金阶段啊。

钟爱华对于清江浦人有什么的功德?这么说吧,作为清江浦仁慈医院的第三任院长,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徐淮地区屡次爆发白喉病、黑热病,仁慈医院作为当时亚洲最大的教会医院,救治了多少中国患者?直到本世纪初,还有许多清江浦老人提到仁慈医院,还满含热泪感激他们的救命之恩。

1937年——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淮阴一度成为江苏省的临时省会,因此日军飞机常来此轰炸,仁慈医院的美国标志又让这里成为大批居民的避难所。

钟爱华还有个先会说中国话,后会说英语的女儿名叫钟路德。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知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到哪里都会说自己是“清江浦的女儿”。1997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在国事访问外,曾对路德夫妇作了私人访问。回国后,江总书记曾提及此事,并嘱咐淮安搞文史的同志要关心这一段历史。

在位于九龙湖的淮安书房,海宁老师带领十来个读者在谈钟爱华,谈《钟爱华传》。人数虽然不多,但谈得热烈,高亢处甚至热血贲张。

海宁老师深感《钟爱华传》对于宣传清江浦的重要,把某个地方仅有的80几本书全部买下,她说“我要让这些书留在清江浦人手里”,拳拳之心,苍天可鉴。

一位我说不出姓名的男性读者,深情地与大家分享两段《钟爱华传》文章。一段可以从了解历史的角度知道,棒球运动早在二十世纪初清江浦就有印记了,因为钟爱华他们就喜欢这项运动;还有一段是书中实例,体现了父母与孩子平视交流,相互尊重,培养独立人格的细节。这位读者还感慨,民间人士要尽自己的能力做些事情,为社会的进步作出努力,为文明的传播赋点能量。

淮阴师院已经退休的崔老师,对于自己因为身处信息茧房才初次听说钟爱华的事迹感到愤懑,甚至几欲爆粗口。我理解这种愤怒,那是仁心未泯的体现。他愿意用自己的美术专长把钟爱华和仁慈医院的故事画出来,让我们这座城市的知道珍惜和感恩。

几个知识女性也觉得自己对这座城市许多应该知道但没有知道的历史感到赧愧,希望知书鱼读书会多作些努力。

我被这个规模很小的读书会活动感动着;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人这些活动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就在昨晚,我回来的路上头脑里一直萦绕着王维诗中的辛夷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也许说的就是这样的生态,不过也是一种希望所在,毕竟这块土地上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么一抔种子。

烟火人生的夏夜,因为一本书竟然打破了“老去万缘轻”的魔咒,实在值得拥有!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