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狸花猫的毛色是怎样形成的?丨一周科技

 skysun000001 2025-05-17
 5.1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片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1

狸花猫的毛色是怎样形成的?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人们经常会被玳瑁猫和狸花猫身上交替出现的黑褐色和橙色斑块所吸引。这种斑块的形成是雌性哺乳动物随机X染色体失活XCI表型表达的结果。然而,猫基因组中决定橙色遗传变异的基因O基因及其作用机制一直破朔迷离近日日本九州大学生物调节医学研究所Hiroyuki Sasaki团队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Gregory S. Barsh团队同时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论文证实:编码Rho GTP酶激活蛋白的X染色体连锁ARHGAP36基因内含子内的5.1 kb缺失与猫咪毛发橙色形成密切相关。这一区域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疑似调控元件,其缺失可能会改变ARHGAP36的表达。据了解,动物黑色素形成通常依赖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环腺苷酸(cAMP-蛋白激酶APKA)途径Gregory S. Barsh团队则发现,Arhgap36猫咪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导致PKA催化亚基PKAC水平降低黑素基因表达减少,最终引发红/沉积。

►文章链接:
https:///10.1016/j.cub.2025.04.055

https:///10.1016/j.cub.2025.03.075

2

轻断食或可缓解帕金森病情发展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aSyn积聚。环境因素在PD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突显了非药物干预的潜力。近日,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神经科学系Björn H. Falkenburger团队通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IF,俗称轻断食)aSyn病理诱导后四周开始,改善了动物运动功能,减少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轴突末端退化。此外,IF能使纹状体中的多巴胺水平平稳,神经突触完整。从机制上讲,IF增强了细胞的自我“清扫”能力,促进磷酸化aSyn清除并减少其在大脑的积累。此外,IF还能诱导炎症相关基因的调节和脑内吞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这些发现表明,IF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提示IF模拟疗法或可作为潜在的PD治疗方法。相关论文于51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10.1038/s41467-025-59249-5    

3

哪个分子催促缺觉的你赶紧睡觉?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睡眠可以通过降低氧化损伤来维持机体健康,但氧化还原状态和睡眠稳态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刘丹倩团队发现,急性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导致小鼠大脑氧化程度普遍增加,特别是在促进睡眠发生的区域。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实时动态的体内成像显示,在睡眠神经元中,细胞质而非线粒体H2O2的增加反映了睡眠不足的程度。通过人为调节神经元内H2O2水平该团队发现H2O2升高是“补觉”所必需的,并可促进睡眠启动。但是,过量的H2O2同样会引起脑部炎症和睡眠碎片化。该研究表明,神经元内的H2O2是一种关键的启动信号分子,它将大脑氧化还原失衡转化为睡眠行为驱动。相关论文于515日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5)00254-2

4

受植物细胞结构启发的胃肠给药系统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植物细胞不仅有细胞膜,还有细胞壁,这两个结构在机械和化学性质上互补,是一种很好的物质转运载体,启发科学家设计相似的口服药物输送系统。但当前系统多需要通过改造植物基因让植物细胞表达相关药物蛋白,应用范围偏窄。近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Anna J. Svagan团队联合丹麦科技大学通过自下而上的组装策略设计了具有纤维素纳米纤维外壳和脂质层的递送系统,该策略为封装非蛋白质化合物和纳米粒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层状壳结构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抗降解性,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两层屏障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同,表现出双触发释放机制。该系统还与肠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显示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研究为开发下一代仿生口服给药系统开辟了道路,或可以低成本和可持续的方式实现多部位特异性胃肠道药物释放。相关论文于514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10.1126/sciadv.adt2653

5

我国居民神经系统疾病负担最新数据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神经系统疾病所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可能会越来越重。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Junwei Hao团队在Med杂志发文指出,2021年,4.68亿神经系统疾病流行病例,相当于7810万残疾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其中,脑出血是DALYs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血性中风、痴呆和偏头痛。男性神经系统疾病的DALYs高于女性,在70-74岁时达到峰值。19902021年,特发性癫痫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DALY数量和年龄标准化率显著下降,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痴呆症、帕金森病和缺血性卒中的DALY目呈同程度地增加。从地域来看,缺血型中风、特发性癫痫和运动神经性疾病分别在东北三省、西部省份和东部省份造成的负担最重。

►文章链接:

https://www./med/fulltext/S2666-6340(25)00119-9     

6

痛风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炎炎夏日正是吃小龙虾,喝冰啤酒的好时节。但众所周知,这种饮食搭配会引起尿酸升高,甚至导致通风等症状。近日,牛津大学人群健康系Iona Y. Millwood团队在《柳叶刀·地区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杂志发表了题为Hyperuricemia, gout and the associated comorbidities in China: findings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adults的研究论文,通过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的高尿酸血症、通风及其并发症的流行态势。分析显示,我国居民的痛风发病率为23.4/10万人年,男性和老年的发病率更高,各地发病率有所差异。痛风可使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尿石症、糖尿病、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关节病和其他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分别提高58%87%4.61倍、1.5倍、99%1.14倍、91%5.06倍和1.10倍。温馨提醒,啤酒龙虾味虽好,身体健康更重要。

►文章链接:
https:///10.1016/j.lanwpc.2025.101572 
亲爱的读者们,不星标《知识分子》公众号,会错过每日科学新知!星标《知识分子》,紧跟前沿科学,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图片  请戳上图卡片添加星标

图片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