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努力往往被视为成功的关键,仿佛只要足够拼命,就能登上财富的巅峰。 但只要我们研究足够多的顶级富豪会发现,顶级富豪们是不大谈努力的,大谈努力的只有普通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努力并不是赚钱发财的关键,我在仔细研读了巴菲特的智慧后,我发现顶级富豪从不大谈努力,而是死守这3个铁律。 我发现这3个铁律真不复杂,几分钟就能搞懂,就看我们能不能耐下心来看完! 开始说之前,我还是要介绍一下巴菲特,很多人知道巴菲特牛,但不知道他到底有多牛! 他在还不到 50 年的时间里,他就从只有 100 美元,翻了好多好多倍,变成了 720 亿美元,这简直就是创造财富的奇迹! 甚至有人说:就算巴菲特以后没了,也能影响全球经济一百多年呢。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 铁律1:聚焦核心价值,拒绝无效忙碌大多数人坚信 “努力就有回报”,于是陷入盲目忙碌的怪圈,每天被各种琐事填满,却离目标越来越远。 而顶级富豪们清楚地知道,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他们更注重聚焦核心价值,而非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鼻祖,他的投资理念始终围绕 “核心价值” 展开。 他曾说:“我们致力于寻找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经营的大公司。” 这表明,在投资领域,聚焦核心价值才能挖掘出真正有潜力的标的。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领域的成功都始于对核心价值的准确判断,就像一棵树,只有根基稳固、主干粗壮,才能枝繁叶茂,如果把精力分散在无数细枝末节上,就如同在沙地上建高楼,看似忙碌,实则徒劳。 20 世纪 80 年代,可口可乐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的问题,股价一度低迷,但巴菲特看到了其核心价值: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独特的配方和广阔的全球市场。 他认为,可口可乐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于是,他在 1988 年至 1989 年间大规模买入可口可乐股票,此后几十年,可口可乐为他带来了巨额回报。 有些创业者,他们每天工作 16 个小时,却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聚焦核心价值,而是在商业模式、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等方面频繁变动,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虽然飞得很努力,却找不到方向。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琐事和诱惑干扰。比如,为了所谓的 “全面发展”,同时学习多种技能,却没有一项精通;为了迎合他人的看法,参加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活动,却忽略了自己的核心目标。 这些都是无效忙碌的表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无法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接下来我会给大家分享一些实操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聚焦核心价值,提高努力效率! 首先肯定是要去明确目标。 每年、每季度、每月都制定清晰的核心目标,知道自己最想要达成的是什么。 其次要筛选事务。 每天列出要做的事情,按照与核心目标的关联度进行排序,优先完成高关联度的任务。 最后一定要学会拒绝。 对于那些与核心目标无关的事情,勇敢地说 “不”,不要让它们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有目标的时候,满眼就只有目标! 铁律2:用概率思维做决策,避开直觉陷阱普通人做决策往往依赖直觉和经验,容易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在冲动之下做出错误选择。 而顶级富豪们则以概率思维为决策基石,不被单次结果左右,而是从全局和长远出发,通过量化分析和理性判断,寻找高概率的成功路径,把每一次决策都变成一场精心计算的概率游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人类大脑存在 “快思考” 和 “慢思考” 两种模式。 依赖直觉的决策属于 “快思考”,容易受到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而基于概率的理性决策属于 “慢思考”,能更客观地评估风险与收益。 概率思维的本质是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衡量的数值,帮助人们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更优选择,顶级富豪们也深谙此道,在商业和投资中追求概率上的胜利。 ![]() 巴菲特在投资时,始终遵循概率思维。 他曾多次强调,投资就像打棒球,不需要每次都挥棒,而是等待最佳的击球时机,在收购富国银行时,他深入研究了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富国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大量数据和分析,判断富国银行在未来实现盈利增长的概率较高,才果断出手。 尽管收购后股价曾因市场波动下跌,但从长期来看,巴菲特基于概率的判断得到了验证,这笔投资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丰厚回报。 再看一个反面案例,很多投资者看到连续涨停,就盲目跟风买入,完全不考虑上涨的持续性和背后的风险。 这种基于直觉的决策,就像在抛硬币猜正反面,猜对的概率只有 50%,而一旦猜错,就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而运用概率思维的投资者,会综合分析公司基本面、行业趋势、市场情绪等因素,计算出整体上涨的概率,只有当概率足够高时才会行动。 在生活中,概率思维同样能帮助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好决策! 比如,选择职业时,不能只看到某个行业当下的热门,而要分析其未来发展的概率;在创业时,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就盲目投入,而是要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评估成功的概率。 甚至在选择伴侣时,也可以运用概率思维,综合考虑双方性格、价值观、成长环境等因素,提高婚姻幸福的概率。 那概率思维该怎样更好的使用呢? 首先要学会收集数据。 在做决策前,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避免仅凭主观感受判断。 其次要去分析概率。 运用逻辑推理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评估不同选项成功的概率。 最后要懂得设置底线。 为决策设定风险底线,即使概率较高,若潜在损失超过承受范围,也不轻易行动。 ![]() 铁律3:创造垄断性优势,跳出红海竞争多数人在商业和职场中,习惯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厮杀,试图通过价格战、拼服务等方式分得一杯羹,结果往往陷入利润微薄、发展艰难的困境。 而顶级富豪们明白,真正的财富密码在于创造垄断性优势,要么开辟无人竞争的蓝海市场,要么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建立起难以被模仿和超越的壁垒。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 “创造性破坏” 理论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垄断性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是技术专利、品牌溢价、独家资源、网络效应等。 在商业世界中,垄断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竞争,而是拥有独特的价值和强大的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取超额利润。 从本质上讲,垄断性优势能让企业或个人摆脱同质化竞争,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 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就是创造垄断性优势的典型案例。 在云计算服务出现之前,企业使用服务器和存储数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机房和购买设备。 亚马逊凭借前瞻性的眼光,率先进入云计算领域,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服务优化,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 如今,他的云计算服务占据了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较大份额,其技术和服务成为行业标杆,其他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 正是这种垄断性优势,让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为其在电商等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也有很多创造垄断性优势的人。 比如,一些自媒体博主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如小众乐器教学、冷门历史研究等,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吸引大量粉丝和商业合作机会。 他们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建立起了垄断性优势,避免了与众多泛娱乐博主的激烈竞争。 ![]() 对于普通人来说,创造垄断性优势意味着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在职场中,不要满足于做一个 “万金油” 式的员工,而是要深耕某个专业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在创业时,不要盲目跟风热门项目,而是挖掘市场空白,打造差异化产品或服务。 例如,当大家都在开普通奶茶店时,有人专注于研发无添加的养生奶茶,吸引特定消费群体,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详细说说,我们普通人具体该怎么打造垄断! 首先肯定是要寻找差异化的。 去分析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找到尚未被满足或竞争较小的细分领域。 其次要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选定领域中,通过技术创新、服务优化、品牌建设等方式,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 最后要去持续强化壁垒。 不断投入资源,巩固和扩大已有的优势,防止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
|
来自: 老鸿5jmx3tglz8 > 《人生思考》